【編者的話】
編輯室筆記:風神襲來
賃居在鐵道邊的套房,冬日夜晚我總會突然聽到一陣萬馬奔騰般的聲響,從遠處殺來,震動每一扇家戶的窗。才過一會,又有下一波襲來,幾乎就像地震。即使在市中心,新竹的風神也跟站在海岸邊一樣充滿實感,你可以清楚感覺到祂由遠而近衝向你,或者在停等紅燈時,冷不防呼你一個巴掌。
從「風城新竹」到「雨都基隆」,氣候是各地發展觀光或城市認同的常用語彙。然而,我們卻很少再更深入一點,認真探討氣候與城市生活的關係。氣候不分你我,影響所有人的生活起居,催生出地方的特有物產,也創造獨特的城市空間景觀。如果提到倫敦,我們可以立刻聯想到多雨帶來的常見裝扮和城市印象,那麼提到「風城」新竹,我們能不能也有一樣生活面的理解呢?
有趣的是,新竹的風其實不大。更正確的說,新竹市的平均風速,並沒有在台灣各地的數據中相當突出,許多地方如澎湖、梧棲等地,都勝過新竹。然而,新竹的確在強風天數排名中,名列前茅,秋冬時期尤為明顯。數據不能完全代表城市居民的真實感受,冬季好發的七級以上強陣風,能將人車吹移,甚至吹落招牌,造成危險,風雨交加的寒冷夜晚,更讓人有颱風天的錯覺。
出刊日適逢九降風起之時,本期貢丸湯便以「與風對抗」的新竹日常經驗開始,想為大家寫一本風城求生指南。這不是個容易發想的主題,從生活小物、城市空間,再到「風的物產」與重機山林飆風的路線,編輯們盡力抓出新竹風如何塑造這座城市的方方面面。
風大可能只是一般人日常的小煩惱,對某些人而言,卻是討生活的場景。本次專題採訪中,我們認識了每天大清早站在寒風第一線,清掃街道的清潔隊員,也直擊曬柿餅、烏魚子的現場。文明與科技看似讓人類的城市與自然脫離,實際上若沒有人們的犧牲奉獻,我們無法保持乾淨的城市景觀,更無法從大自然獲得豐沛物產。
要聊自然現象,讓人擔心主題會太過平淡發散,編輯們絞盡腦汁,決定採用8bit的復古電玩元素,呈現與風神對抗的電玩主角:生活在新竹的你、我、他。期望新竹的冬天,能從此變成像電玩打怪一樣,充滿驚奇與冒險。而本期頁面編排上,首次嘗試微調了內文的字體大小,希望在影像閱讀的年代,提供更多空間給精彩的配圖和照片。
說了這麼多,準備好出門吹吹風了嗎?記得注意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