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登入
下載 App
活動
書籍
暢銷排行
最新書籍
熱門書籍
編輯嚴選
書評
書單
熱門書單
最新書單
編輯嚴選
編輯書籍資訊
想讀
想讀
正在讀
已讀完
工具書
放棄閱讀
移出書櫃
我的評分
四代香港人
3.9
/
30
作者:
呂大樂
出版社:
進一步多媒體有限公司
語言:
繁體中文
ISBN:
9789628326891
頁數:
68 頁
出版日期:2007/06/01
香港
歷史
history
心理
政治
非讀墨書
社會演化
social condition
hong kong (china)
社會科學
完讀書評
4
劃線註記
0
書評
註記
yoursun0
寫了書評。
沒錯,呂教授的見解是有點兒獨到,也有點道理的。這書一看是不妨,但也犯不著把「八十後」造成分化吧?
讚
回應
分享
iamdorajfai
寫了書評。
呂大樂說第四代人讀書、考試、學琴、補習,全都只為前途鋪路;其實不然。他寫第四代人仍用第二代人的視角。
讚
回應
分享
Bruce Lai -[絕不外借齋]
寫了書評。
.
讚
回應
分享
joetsang
寫了書評。
學弟Justin寫過幾篇《四代香港人》的讀後感。他說,呂大樂“眼中的第四代,描寫的對象大概是他的兒子和學生”,“關於他對第四世代的理解,我只覺得他只是從父親的角度去看我們這一代,他指出社會上覺得這一代人的問題很大程度要歸咎於家長們,是一眾年長的對我們失去信心。但是,他沒有從第四代人的角度,去理解這一代人的處境和擔憂”。不錯,此書標題雖為《四代香港人》,分析重點(或更準確地說批判重點)其實只在香港一代人中的一群 - 香港中產戰後嬰兒世代 - 即書中界定的第二代的中產部分。第一代,是他們的父母(上一代),第四代,是他們的子女(下一代)。第三代,不論在書中還是在社會上,甚麼都不是,兩頭不到岸,尷尬。《四代香港人》既是香港中產戰後嬰兒世代大批判,也很有世代之爭的味道。第二代,憑著勤奮,外加天時地利,成就香港神話。不過,呂以第二代一員的身份,對同代人拉過屎仍佔著毛坑頗為不滿。看來,新生代怎樣方能發圍發聲,將是呂大樂未來分析觀察的重點。----------個人認為,不管是呂大樂的批判或曹仁超(Milk dialogue)的吹噓,他們都在很大程度上誇張了戰後一代在香港發展中的作用和位置,可說是從不同角度製造關於香港第二代的“迷信”。相對而言,陳冠中比較強調那一代人的好運氣。97泡沫經濟爆破後,香港的經濟景況,不論從絕對或相對角度看,均大幅插水。姑不論這是否因第二代人的局限造成,實情是,這十多年除了孕育“運氣特別壞”的第四代外,不少第一二三代人也因此“臨老唔過得世”。吃苦無望啞忍,豈止年輕一輩!我說過,很多時候,當我們談香港第二代(戰後嬰兒世代)時,我們往往將其中中產的一群作為代表分析。其實,那群人不過是整個世代的一小部分。更誇張的是,不少人竟將那中產一群當中的成功人士(少數中的少數)當作是香港第二代典型!我們都記得,香港的“第一代”,在動蕩中長大,大多沒有受過正式的連續的學校教育,他們生存的社會人浮於事,有工作的時候亦不過僅足養活一家而已。那戰後出生的第二代呢?大多數也只是受過基本教育(小學至初中),急不及待出來當工人(香港當年是輕工業生產王國)或文員(這已經是較為體面的工作!)。較晚一點出生的,可能讀完中五甚至預科,當文職零售(那時工業北移,想當工人也難)或初級管理人員。這才是香港第二代的典型寫照啊!你以為香江處處都是號外同人和他們還放在眼內的高尚士麼?!還有,香港今天的確老氣橫秋給人比下去令人沮喪。但吃苦無望啞忍的,豈止年輕一輩?很多很多上一代人也因此“臨老唔過得世”啊!----------其實,呂大樂對香港勞工階層素有研究,不知何解在寫《四代香港人》時,卻完全忽略了第二代的非中產部分(亦即大部分),致令全書都在談論香港中產戰後嬰兒世代及他們的父母和子女。個人認為這是該書的大缺點。
讚
回應
分享
作者簡介
呂大樂
作者其他作品
出版社簡介
進一步多媒體有限公司
出版社作品
相關書單
香港前世今生
29
0
蒐藏
書單
新增書單
在
197
人的書櫃中
個人
個人書櫃
關注動態
書單
書評
瀏覽
書籍
熱門書籍
最新書籍
編輯嚴選
書單
熱門書單
最新書單
編輯嚴選
網站導覽
買書
看書
閱讀最前線
會員中心
會員中心
登出
×
活動開催中!
Readmoo 祝您猴年行大運!
新年期間 Readmoo 讀墨電子書全站3本75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