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登入
下載 App
活動
書籍
暢銷排行
最新書籍
熱門書籍
編輯嚴選
書評
書單
熱門書單
最新書單
編輯嚴選
編輯書籍資訊
想讀
想讀
正在讀
已讀完
工具書
放棄閱讀
移出書櫃
我的評分
沃爾瑪王朝(精裝)
全球第一大企業成長傳奇
3.5
/
6
作者:
勞勃‧史雷特
譯者:
黃秀媛
出版社:
天下文化
語言:
繁體中文
ISBN:
9789864172665
出版日期:2004/03/25
選擇網路書店
PChome 24h書店
一家公司如果已經達到呼風喚雨、決定一切的地步,那它還需要擔心什麼? 當你已經達到全世界都夢寐以求的成功地位,又會發生什麼樣的事情? 沃爾瑪百貨自美國南方起家,原來只是地方性的折扣零售商店。才四十年的時間,它就成為全世界最大的公司。到底,這個傳奇性成長是如何達到的? 目前,這個傳奇性的故事還在繼續擴大與成長中,根據《財星》雜誌報導,沃爾瑪百貨光是一年的成長幅度,就相當於軟體業鉅子微軟公司。《商業週刊》報導,在未來五年內,營業額在2003年初已經達到2
13.商業案例
未收藏
企業、經營、管理
翻譯作品
企管行銷
政經思想
完讀書評
1
劃線註記
0
書評
註記
tglin
寫了書評。
《沃爾瑪王朝》
我一直覺得商場的競爭,與生物的物種競爭有許多相同的特性,每個競爭者都會使出它認為的最佳策略,然後放在大環境之下,經過「自然選擇」的篩選,最後才有「適者生存」的結果。也因此,如果我們不明究裡,對任何一位白手起家的成功企業家,想去分析他/她的成功之處,以及其競爭對手的失敗之處,大多數的個人或企業傳記,其實都只是搔不著癢的文章。而一般說來,「商場選擇」比「自然選擇」更嚴苛的地方,是前者的反應時間太短,遠遠比物種競爭可以耗上好幾個世代來得更迅速。本書雖然也如一般企業傳記一樣,對山姆.沃爾頓的成功創業提出許多錦上添花的褒詞,但作者在許多地方還是點出了其「機運」的成分,讓我覺得本書比較不像是坊間那一大堆為成功企業人士化妝的公關作品。 雖然 TG 鮮少主動尋找關於財經企管方面的書籍(唯一一次的例外,是為了想知道微軟早期崛起的真相,而去細細閱讀的《憂鬱巨人》一書……),不過只要有機會的話,我自己也沒那麼排斥大部分這方面的書籍就是了。新家社區有個小小圖書室,裡頭的書都是住戶捐贈出來給大家流通閱讀的;老婆大人借了這本書來,但她仍如往常一樣「沒時間看」,於是 TG 就花了兩天快速看完了。這本《沃爾瑪王朝(The Wal-Mart Decade)》,是由曾任美國時代雜誌的記者「勞勃.史雷特(Robert Slater)」所著,中譯者「黃秀媛」、天下文化出版。本書描述了美國最大的零售商「沃爾瑪」從 1962 年開設第一家店,一路讓這家企業在十年內以平價策略而不斷膨漲,創始人山姆.沃爾頓在 1985 年成為美國首富,直到現今開設為數眾多的海外分店的過程。 由於 TG 本行與商科沒有關連,因此本書的許多指標數據看了不能說完全體會。受到《槍炮、病菌與鋼鐵》一書的啟發,TG 自己對於商場的運作,一向有種與「物種競爭」相同的類比。在商場競爭中的一個基本原則,就是「大家都很認真」,絕對不是某些相關較競的競爭者「天縱英明」而導致他們的成功,也不是某些人「太愚蠢、太懶惰」而造成他們的失敗。在這種商場「天擇」的場合之中,每個「企業/物種」都會推出他們認為的最佳競爭策略,再由自然選擇出最適者而生存下來。TG 認為,任何從毫不起眼的位置,能登上眾所矚目的成功企業,都不可能違反這種 Natural Selection 的運作。我並不是貶低成功企業者的能力或眼光,但與其一味歌功頌德、錦上添花,TG 還是認為環境決定佔有不容置疑的影響力。否則,我們就不會見到企管界每隔兩三年,就又放出一個前所未有的宣傳口號,並用某些成功企業當成範例。非常有趣地,這些宣傳者從來不會向大眾解釋,為什麼今天的口號與價值觀,怎麼會跟十年剛好相反呢?分層授權,還是事必躬親?堅持住家族王朝,還是不斷注入外界的專業經理人?西方自由流動的工作環境,還是日本職場倫理的忠誠核心?這麼多當代火紅的口號,後人看了簡直不曉得這堆矛盾之中,何者才是值得遵循的法則。 因此,我認為本書作者在許多地方,含蓄提到創辦人初期的「運氣」很好,是非常不錯的真相敘述。當然,「以低價吸引顧客」、「以鄉村包圍城市」、「重視員工福利與抗拒工會」、「簡化內部官僚管控」、「低調不求輿情注目」,這些都是山姆.沃爾頓能夠成功的策略,對於沃爾瑪的成功,這些當然在企業傳記中要加以大大宣揚的。但如果我們將鏡頭拉遠,如果,我們像做科學實驗一般,一一將這些策略當成控制變因來加以考量,那能否能當成沃爾瑪成功的證明或證偽呢?相信只要偶爾留心這個社會商業運作的人都曉得,用這些策略而導致所謂失敗的例子,彷彿更多哩! 當創辦人於 1992 年去世時,沃爾瑪早已不是一個美國鄉村裡的零售大賣場了,而是國內重要的企業,使得它的一舉一動都必須遵循正常的大企業該走的路,比如像公關部門、法律部門,以應付美國人喜歡興訟、以及仇視賺錢企業的心態。本書提及 1992 年底,NBC 記者「設陷」沃爾瑪高層的一次訪談,就十分有趣。NBC 記者邀訪沃爾瑪的公司高層,套出他們的話,重述公司的標語「保證低價」、「工作帶回美國」、「美國製造」,然後 NBC 再播出一段事先至孟加拉拍攝的畫面,是當地童工為了趕製沃爾瑪商場的成衣而努力工作;NBC 藉此來諷刺沃爾瑪滿口謊言,塑造出他們剝削外國勞力的形象。 要是在十年前,TG 一定站在「正義的一方」,認為沃爾瑪真是吃人不吐骨頭的混帳企業。但自己年紀逐漸變老之後,血氣既衰,觀點就不作如是想。從程序來說,NBC 此舉是「相當低級與沒品味」的作法,讓 TG 想起科學界中的「索卡事件」——先標榜自己站在某種道德正義的陣營,然後合理化自己的卑劣手法來請君入甕,目的就是要讓當事人出糗。就算是現代社會中,這種永遠消失不去的「為對付敵人,我使出各種卑鄙的手段都是正義的」這種想法,是今天 TG 十分痛惡的。 此外,像這種剝削外國勞力、破壞當地自然資源,如果其目的是為了讓某個宗主國有更好的生活品質,母國方面在道義上的確有虧。但該如何改變,卻也不是如此簡單解決的事。就像中南美洲島嶼國家破壞植被,只是為了讓歐美人士有香醇的咖啡可以飲用,確實不該;但若冒然地砍掉這條供需鏈,通常,對原本已屬弱勢的地區人民,造成的立即傷害反而更大 ——激進主義並不能解救他們宣稱想要解救的人,反而更加迅速有效地促使對方的毀滅…… 話說回來,據本書作者的描寫,NBC 設計沃爾瑪的事件,不但沒讓企業形象因此低落,反而激起支持者的聲音,更讓當月份的公司獲益成長……看來,要不是當時的美國人缺乏正義感,就是人人都還是為自己的最大利益打算︰搞倒沃爾瑪,以後他們就沒有平價賣場可去了。 這是一部可以一讀的企業傳記,不過它已經是五年前(2003)的舊書了。不曉得這家企業最新的情況如何,TG 有機會再注意一下新聞…… (發表於 2008.12.14.)
讚
回應
分享
作者簡介
勞勃‧史雷特
作者其他作品
出版社簡介
天下文化
出版社作品
相關書單
書單
新增書單
在
16
人的書櫃中
個人
個人書櫃
關注動態
書單
書評
瀏覽
書籍
熱門書籍
最新書籍
編輯嚴選
書單
熱門書單
最新書單
編輯嚴選
網站導覽
買書
看書
閱讀最前線
會員中心
會員中心
登出
×
活動開催中!
Readmoo 祝您猴年行大運!
新年期間 Readmoo 讀墨電子書全站3本75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