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開藥方
<目錄> 自序:避六氣之害以防病 為傳統醫學正名 傳統醫學重補腎 ‧發育是否良好與腎水有關 ‧腎氣丸及苓桂朮甘湯用途廣 七方十劑為中藥之本 補中極品獨參湯 吃中藥可配茶嗎 不同中藥劑型有不同用途 一、湯劑 二、丹劑 三、膏劑四、丸劑 五、散劑 六、酒劑 七、藥露 中藥副作用別擔心 風 ───小續命湯治中風 ‧究竟什麼叫做「風」 ‧由桂枝麻黃湯變化而來 ‧可配合十井十宣放血 地黃飲子改善語言功能 ‧口不能言,足不能行最多 ‧以救患者甦醒為首要 大秦艽湯治中風後遺症 防風通聖散治高血壓中風 玉屏風散袪風有效 中風復健良方 ‧ 痹湯‧三痹湯‧獨活寄生湯 小感冒不可等閒看待 桂枝麻黃湯治感冒 大青龍化熱,小青龍化水 葛根湯治療範圍廣 ‧全身肌肉、筋骨酸痛均可治 ‧老毛病只要加減方即可改善 升麻葛根湯藥少效大 川芎茶調散治偏正頭痛 ‧正氣較虛者應慎服‧記得要以茶送下才見效 人參敗毒散治三氣門 ‧大人小孩都可以服用‧大飢大疫時最能見功效 寒 ───袪寒劑:四逆湯、理中湯 四逆湯專救危機重症 ‧救急要先從強化心臟著手 ‧嚴重腹瀉或胃腸病也有效 ‧四逆湯為急救方 ‧理中湯理中焦之疾 小建中湯療效廣 真武湯治高低血壓 ‧緩解氣虛惡寒或汗不出解 ‧改善眼壓及內耳平衡 當歸四逆湯與吳茱萸湯 ‧當歸四逆湯調補肝血‧吳茱萸湯能散寒下氣 溫熱藥治疝氣 ‧疝氣分寒疝、陰狐疝等多種 ‧孕婦啼泣過傷致胎疝 ‧疝氣方 ‧導氣湯 ‧天台烏藥散 暑 ───生脈飲可強心復脈 ‧一補一清一歛為養生最高原則‧凡是排尿少、煩熱口渴均適用 百病皆由痰起 ‧過食生冷或嗜酒均會引起 ‧症狀為頭痛且不斷咳嗽如感冒 二陳湯治一切痰飲病 ‧陳皮、半夏都以陳年老藥為佳 ‧二陳湯加減也治痰飲 ‧還可加藥製成「消暑丸」 苓桂朮甘湯治一切五官疾病 ‧組成藥劑之變化不可勝數‧眩暈又稱美尼爾氏症 ‧耳朵病變也可用 ‧眼壓過高與眼底出血 ‧鼻涕倒流致咳嗽 濕 ───梅雨到濕氣生 ‧環境濕熱加上體內運化失調 ‧口淡大便稀且無精打采 柴苓湯管呼吸及消化系統 用羌活勝濕湯袪濕 ‧主治濕氣在表的頭痛頭重‧感冒、頭痛、瀉痢也可用 內因濕病用平胃散 ‧適合消化不良、口淡無味者‧年輕人最好少食冰冷 五苓散、豬苓湯作用不同 ‧皆為後漢張仲景所創‧五苓散通治諸濕,豬苓湯治水熱互結 五苓散從頭醫到腳 ‧通利小便治頭暈最佳 ‧有痰、流清涕及吐瀉均有效 五苓散加減方甚多 ‧預防攝護腺肥大很有效 ‧還可治現代人白髮或禿頭 豬苓湯利水通便 ‧雞內金可防治結石 ‧還可緩解痛風、香港腳 ‧尿血、尿毒也可服用 胃苓湯治水瀉、白帶 ‧主要功效在袪濕和胃 ‧當心病菌侵入泌尿系統作怪 防己黃耆湯治體虛風濕 ‧可治現代人常見的水腫 ‧重點為調理營衛氣血 附子會或產生瞑眩反應 ‧防己黃耆湯服後皮下如蟻行 ‧白朮附子湯要分三次溫服 茯苓導水湯及五皮飲 ‧用藥皮治療皮膚水腫‧開瓶蓋法與提壺揭蓋法 ‧開鬼門法消水腫 ‧潔淨府法即利尿 八正散治大小便不通 ‧還可治尿血、結石 ‧正治法、清金髮與隔二治 當歸拈痛湯效用神奇 茵陳蒿湯治肝炎黃疸 ‧ 茵陳利尿而槴子解熱 ‧曾經救過猛爆型肝炎患者 萆薢分清散治尿蛋白過高 腎氣丸妙用多 ‧可治排尿太過與不足‧勞虛、咳嗽、腰痛均可用‧痰飲咳嗽 ‧消渴、轉胞都很常見‧消渴分上中下消 ‧懷孕壓迫膀胱即轉胞 ‧還可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