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我去西伯利亞
<內容簡介> .歐普拉極力推崇的挪威重量級作家! .繼《外出偷馬》,《長夜將盡》之後,佩爾.派特森更具張力、更富渲染性的動人作品! .《時代雜誌》、《紐約時報》、《衛報》等主流媒體盛情讚譽,一致推薦! .賀淑瑋(清大台文所兼任助理教授)◎專文撰序 .李維菁(作家),劉虹風(「小小書房」店主),傅月庵(茉莉二手書店執行總監)◎深情推薦 我當時好年輕。 我記得自己心裡想: 我二十三歲,我的生命已經一無所有。只剩下餘日。 他寫盡了生命的嚴寒,卻火熱了我們的雙眸! 在冰雪終日不褪的家鄉,我們一心渴望離開,前往夢想的國度。 當夢想逐漸靠近之時,我們才清楚看見,那日日夜夜渴求的,竟是家鄉的冰雪。 我從小就夢想著去西伯利亞,賈斯伯卻一心想去摩洛哥。熾烈如盛夏豔陽的他,總追求著一個激情燃燒的人生,而我卻是謹小慎微,只盼永遠跟在他後頭……他逃亡前夕,我赤裸投向他,但他只是輕撫我的臉龐,說:「你真的是個勇敢、又可愛的小妹妹。」妹妹。 《帶我去西伯利亞》描繪在現實壓迫下,一場對愛與夢想最奮不顧身的追尋。挪威作家佩爾.派特森以沉鬱如詩的筆調,細筆慢慢鑿斧,苦寒的雪地中,青春與生之慾望如何擦槍走火,如流星短暫劃過夜空,掀起一道道悲涼的光影。在那其中,我們也看見了蒼茫人世中,生命最真實的熱度。 ★專家推薦: 「派特森的小說常常一片安靜。即使場面喧囂,派特森都能夠迅速地將動亂推拒到某個距離之外。然而,往往就在那個當兒,我們受到震動,綿綿,但不絕。那是後勁。」 ──賀淑瑋(清大台文所兼任助理教授) 「佩爾.派特森來自北國,他的作品冷冽而純淨,像雪;覆蓋其下的情感,則如同北風,強勁吹刮。他讓我們見識到挪威風土所孕育出來的獨特文學風格,一種孤獨的極致美學。」 --傅月庵(作家,茉莉二手書店執行總監) ★媒體推薦: 《衛報》:「近十年來最感人的一部小說!」 《紐約時報》:「《帶我去西伯利亞》召喚出的,是與《外出偷馬》同樣燦爛的光芒!同樣宏偉的格局!」 《洛杉磯晨報》:「精彩!……一個黑暗而絕美的故事!」 《時代雜誌》:「閱讀派特森的小說,彷彿掉入了一幅北國風景畫──它們化為一道道寒意而來,輕盈又清晰,觸手可及。」 《哈佛圖書評論》:「比《外出偷馬》更強而有力!《帶我去西伯利亞》是過去幾年中,最令人深思、最富凝聚力的一部小說,派特森的文字如此遼闊,在最荒涼的敘述底下,滲透出的卻是溫暖。」 <作者簡介> 佩爾.派特森Per Petterson 1952年出生於奧斯陸,在挪威極富盛名,他是少數能跨越北歐土地、揚名國際的重要作家。他曾當過圖書館館員,做過書商,也寫過評論、從事翻譯的工作。直到1987年他三十六歲時,才出版第一本短篇小說集,並逐漸嶄露頭角。自此,派特森投入全職創作,而後成為挪威重量級的小說家,作品深受歐洲世界青睞。 派特森的小說充滿了北歐的冷冽與寂靜氛圍,他的人物多取材自平凡小人物,主題多圍繞在人的孤獨,或父子、手足關係與年少友誼離去,文風簡潔內斂。2003年出版的《外出偷馬》,讓他在2007年「都柏林IMPAC文學獎」從柯慈與魯西迪等眾多名家手中摘下桂冠,一夕成名;而該獎項向來以全世界最高額獎金著稱,更讓人津津樂道的是,他將半數獎金致贈給英譯者作為酬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