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郝譽翔【中正大學台文所教授】/專文推薦 ★ 榮獲2000年挪威文壇至高榮譽的「布萊治文學大獎」(Brage Prize) ★ 此為佩爾.派特森第一次正式英譯的作品。 ★ 這個故事部分取材自作者在郵輪大火喪失親人的真實經歷。筆觸深刻、內斂,極為感人。 國外媒體推薦:《出版家週刊》:「《長夜將盡》是挪威重量作家──佩爾.派特森正式敲開英語市場大門的重要作品。小說取材自作者的真實經歷,他也曾在船難中喪失親人。然而,派特森卻能將悲傷隱藏得恰到好處,讓我們隨著書中人物在逼視傷口之後,重新與世界對談。」 《紐約時報》:「派特森經由小說,展示了他特有的敘事筆法,那是與人性最深處有著緊密連結而教人真正為之動容的小說語言。由此不難想見他的作品在歐洲所引發的震撼,甚至在國際間所受到的崇敬與熱愛。」 《好書情報》:「相當精細、深刻的作品。獨特的書寫手法,令人一讀難忘。」 《圖書館期刊》:「一部值得受到全球讀者景仰的大師之作!」 《聖路易郵電報》:「這個故事是如此讓人傷慟,它帶引你俯瞰愛與死的全部面貌;如同走過一段漫漫而心碎的回憶幽谷,終至見到初露的曙光!」 那傷痛,如同永不見天明的漫漫長夜,但它終將走到盡頭。 讓郝譽翔持續每天抄寫,找到「呼吸」與「節奏」的小說家! ★「IMPAC文學獎」、「紐約時報年度最佳小說」得主,取材真實經歷之作。 ★榮獲挪威最高榮譽「布萊治文學獎」。 ──郝譽翔(中正大學台文所教授)/專文推薦 挪威文壇巨擘佩爾.派特森, 繼《外出偷馬》最感人力作!一場渡輪大火,結束了我與父親對話的所有可能,然而我對他的了解,才正要就此展開…… 父親與母親、兩個弟弟坐船回丹麥過復活節,卻因此葬身在渡輪上的一場大火中。我原本也應該在那裡──如果我更關心父親一點的話。接下來的六年彷彿是一種懲罰,妻子帶著兩個女兒離開了,工作也是,但我不確定自己有多在乎。而我世上僅剩唯一的親人──我的哥哥,也因此企圖自殺。當時間靜止並開始倒退,我獨自回溯父親的人生,越深入記憶的核心,我越是驚訝地發現,那原本陌生而疏離的身影,現在竟讓我如此渴望貼近…… 長夜將盡》是挪威重量級作家──佩爾.派特森正式打開英語書市的第一部長篇作品。早在他的《外出偷馬》奪得都柏林IMPAC文學獎、在世界文壇一舉成名之前,這部作品已為其獨特的小說語言奠定基石,也讓人預見他未來的不凡表現。小說取材自作者的真實經歷,他也曾在船難中喪失至親,事故發生之後過了十年,這部作品方才問世,處處可見其令人讚嘆的內斂與節制。在這部八萬多字的小說裡,沒有任何一個關於悲傷的字眼,卻讓我們恍若親眼目睹人生極致的傷痛。而最難能可貴的是,在逼視如此重大的傷口之後,他引領我們看到撥雲見日的可能、跌到人生谷底猶誠實自省的可能,重新與世界對話的可能。 <作者簡介> 佩爾.派特森(Per Petterson) 1952年出生於奧斯陸,在挪威極富盛名,他是少數能跨越北歐土地、揚名國際的重要作家。他曾當過圖書館館員,做過書商,也寫過評論、從事翻譯的工作。直到1987年他三十六歲時,才出版第一本短篇小說集,並逐漸嶄露頭角。自此,派特森投入全職創作,而後成為挪威重量級的小說家,作品深受歐洲世界青睞。 派特森的小說充滿了北歐的冷冽與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