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寫給所有不具名的身體:痛與快之身,被囚禁與自由之身, 乾枯與盎然之身,欣烈活著的與瀕臨死亡之身。」――李欣倫 「有關身體的書寫大多是形而下的, 此書則是形而上的,尖而拔高。」――周芬伶 作者簡介 李欣倫 靜宜大學台灣文學系助理教授。寫作及關懷主題多以藥、醫病、女性身體和受苦肉身為主,出版散文集《藥罐子》、《有病》與《重來》。
這本書寫給、獻給所有不具名的身體:痛與快之身,被囚禁與自由之身,乾枯與盎然之身,欣烈活著的與瀕臨死亡之身。
較諸於大師,我只能以有限的視界和體驗,來談我所看到、感知到的身體,從自身
到他者之身
肉身是什麼?
我們何能安居在此?
當我愈是刻意放慢速度觀察疼痛的身體,愈能觸摸到身體深處的原始地景,那裡存留的全是基本生理需求:渴了要喝水,餓了要吃麵包,累了要休息,即便那不過是純水、糖份太高的麵包或拆了的紙箱被隨地扔置,全成了急需之物與奢華棲所,這正是路跑反饋的價值:簡單日常,全成恩典。
收回目光,注視映在路上的倒影。愈是長久專注地凝視影子,愈覺那是奇妙的存在
──既是自己,又不是自己;既不是自己,卻又是自己──在陽光照不到的所在,影子消失無蹤,待陽光乍現又立即現身,既遠離自己,又貼近自己,是我的延伸,也是我本身。
收回目光,注視映在路上的倒影。愈是長久專注地凝視影子,愈覺那是奇妙的存在──既是自己,又不是自己;既不是自己,卻又是自己──在陽光照不到的所在,影子消失無蹤,待陽光乍現又立即現身,既遠離自己,又貼近自己,是我的延伸,也是我本身。 影子,成了我聚焦之處,是我的友伴,忠實在前方和我跑著同樣的路程。我的第一個半程馬拉松的最後七公里,便是在凝望自己的影子下跑完,眼裡心裡所能容納的全是那樣的輪廓,純粹而簡明的輪廓,無暇也無法顧及其餘,彷彿整個瞬息萬變的世界終究比不上安靜的影子。當時,我只能觀察努力調息的自己,雙腿發顫的自己,全身開始擂鼓般作疼的自己。我聽見自己誇張的呼吸聲。此刻的我無法處理太過複雜...
隨著身體的疼痛感與不適感逐漸加劇,我開始無心觀看周遭的景和其餘跑者。當氣力幾乎耗損殆盡,甚至無端對景和人惱了起來,只因那些人與景太過滿溢,太過枝蔓,太令人分心,太磨損氣力。此時,日頭升起,不像先前那般還紅得淘氣,陽光熾烈,將我的影子烙在前方公路上。
新年期間 Readmoo 讀墨電子書全站3本75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