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序的貨幣:我在世界銀行看見的金融真相和復甦契機(精裝)
我在世界銀行看見的金融真相和復甦契機
貨幣寬鬆的終點,將是「再多錢也不夠的世界」! 「貨幣寬鬆」被愈來愈多國家當成救經濟的特效藥, 但當全球經濟染上「貨幣寬鬆」的毒癮時, 貨幣競貶戰的號角隨時可能響起! 我們得小心一場比2008金融海嘯更具殺傷力的貨幣崩壞時代來臨! 世界銀行首位華人副總裁林毅夫, 魄力揭開美國不願承認的金融真相與歐債危機的元凶! 最具影響力的華人經濟學家林毅夫改變世界經濟發展的一本書! 2008年金融海嘯不是人民幣匯率過低引起的衰退,而是美國亂印鈔票引起的通膨動亂;歐債危機也不是金融海嘯下的產物;而是歐盟有樣學樣的失控寬鬆政策,如今日本也不顧後果地走上這條危機四伏的貨幣貶值之路。 美國一又次一次使用全球買單的貶值手段,挽救每個名稱不同的金融危機, 從1987年的儲貸危機、2001年的網路泡沫危機到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國際儲備貨幣的優勢地位,讓美國可以放肆地使用這帖經濟猛藥,然而一次比一次強烈的副作用,現在卻由全球人一起承擔。 世界銀行首位華人副總裁林毅夫,呼籲全球必須抓住時機,即刻進行貨幣體系改革,並提出一套針對全球化現狀量身打造的良策,若錯失這次良機,一直未從重病中恢復的世界經濟,將進入復元無期的衰退常態。 ★專家推薦: 前財政部部長、台大財金系教授 劉憶如 ★內文試閱: .結語 讓貨幣恢復秩序 唯有了解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根源,及其可能的演變過程,才能不再重蹈覆轍。這次危機是起源於國際貨幣體系,也就是美國金融鬆綁與寬鬆貨幣政策使得流動性過剩,接著引發的財富效應,導致全球失衡。 然而,這種失衡的情況為何如此龐大,且歷時長久?因為美元是主要儲備貨幣,美國透過經常帳赤字與資本流出來創造其儲備。要預防金融危機再度發生,就必須建立更穩健的國際貨幣體系。本書提出以「紙黃金」做為新的全球儲備貨幣來建立這套體系。 經濟危機何時何地爆發,幾乎無人預料得到。雖然全球經常帳的失衡日趨擴大,但眾人依然對美國財政與政治體系有信心,對其金融規範有信心,相信這全球最大的資本市場及其堅若磐石的貨幣政策制度不會出問題。少有經濟學者對美國房市泡沫與全球失衡惡化、亂象叢生的狀況,表達嚴重關切。 不過,仍有人料到災難會降臨,他們擔憂的事果然在2008年9月爆發。G20國家通力合作,以挹注現金、債務擔保與其他形式的協助,砸10兆美元救市,讓全球經濟躲過衰退。然而,這次金融危機的起因仍眾說紛紜。 被綁架的金融政策金融海嘯發生後,大家多把矛頭指向危機前全球失衡大幅攀升。但失衡的情形到底影響多大,經濟學家看法莫衷一是,有人認為這是主因,有人認為是催化劑。許多觀察者怪罪於東亞的出口導向政策、及這些國家在1998年金融風暴後累積外匯以自保,尤其人民幣匯率被低估。這種觀念認為,全球經濟失衡與外匯儲備過剩,導致美國借貸成本便宜與房市泡沫。 但另一項說法則指出,其實美國流動性過剩及其原因,才是造成金融危機的禍首。美國金融鬆綁,讓財務槓桿更高,再加上低利率,於是大幅推升流動性,房市泡沫也愈吹愈大。家庭消費攀升,更推動了房市泡沫的財富效應及新金融工具。由於消費攀升,加上投入伊拉克及阿富汗戰事造成的財政赤字,讓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