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本書裡,收集了發表在人本教育札記上的許多的「怎麼辦」,每一個「怎麼辦」都是一個行動的綱領,或給家長,或給老師,總之是給關心教育的每一個人,當我們覺得徬徨的時候,這些「怎麼辦」就平平實實地告訴我們可以怎麼辦。
而「理解」,是回答任何「怎麼辦」的開始
「義正辭嚴」。我們希望呈現的,是人的感情、人的思想、人的生命、人心的律動、人世的無盡的可能,總而言之,
教育是經由教者與受教者之間,人與人的互動關係,啟發受教者人性中的積極向上的本能,並使之得以更發展、更成熟。
。誰想要讓懲罰在教育的過程裡絕跡,誰就是想要將父母或師長變成上帝。所以,問題不在我們有沒有使用懲罰,而在我們是否明白,一旦懲罰,我們就離開了教育。
人們之間的互相傾聽,只有在雙方關係良好的前題下才能順利進行。一個孩子無理取鬧,不服從管教,通常只是反映了親子關係已經破裂,而並不是什麼單純的「孩子不聽話」。
一語不發,用行動來指示孩子行動,本身就是一種威嚴與權勢。
沈默但不妥協
等到哭鬧暫歇,我們就應該和平而理智地(以便突顯哭鬧的無理),對他解說何以不買給他的理由。但正如前面所說,我們的理由必須有說服力,
再好吃的食物,硬灌下去也是有礙健康的
「0」是怎麼產生的?發展的過程中,有許許多多的問題,是一步一步摸索、求解的過程。
新年期間 Readmoo 讀墨電子書全站3本75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