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 老把戲玩出新商機!
焦點企畫
編者的話
從舊思維中提煉創新
如蘋果公司前執行長賈伯斯(Steve Jobs)曾說:「創新工作的很大部分是連結。」意思是,有效的創新不一定是從零開始的,而是連結各種點子而成。只是當經理人和發明家不斷試著從現代大科技找尋連結、締造創新時,別忘了連結許多舊點子,也能造就絕佳的創新。
我們來看看舉世公認的創新典範——福特T型車。T型車的生產,讓量產而廉價的車進入美國的平常人家,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和消費型態。然而,當時亨利.福特(Henry Ford)並沒有發明什麼突破性科技,而是結合一些存在已久的做法,包括他引用芝加哥屠宰場的移動式卸解線、導入寶僑(Procter & Gamble)的利潤分享制度來激勵員工,以及模仿勝家(Singer)縫紉機的獨立經銷商網絡。
如今,這種從前例尋找創新點子的做法,變得更有系統了。史丹福大學的創業課程就教導創業家「前例思維」的三步驟。第一步要創業家重新建構問題,例如福特並不是問「如何賣車更賺錢?」,而是問「如何讓每個人買得起車?」第二步是尋找前例,盡量把自己從熟習的領域抽離出來,找到新奇的前例。現在的大型語言模型(LLM)可以助你找到許多前例。最後一步是融合,每位成員須將案例充分消化吸收,才能融合許多前例,找到創意。創新是企業的重要優勢,若善用前例思維,可以解決許多經營上的挑戰(見〈老把戲也能玩出創新〉)。降低成本,是另一件每家企業都想達成的事,但是降低成本絕不是一次性的舉措,真正具有持久成本優勢的企業,都是建基在長時間培養的深厚實力。在文化方面,這些企業的領導人尊重、授權給員工,並打造良好的工作環境,員工的工作效能自然提升。在營運方面,這些公司願意投資於技術和流程,以增加效能和效率。以台積電而言,它在材料科學和製程技術方面的投資,讓它的製造成本優勢遠高於競爭對手。因此,企業應審慎檢視組織,當各環節運作順暢,成本優勢自然會顯現(見〈低成本營運如何做到頂尖?〉)。
績效評估不只是評量員工目前工作成果的工具,若設計得好,還能激發出員工無限的潛能。本期績效評估專輯,提出幾項重要觀察和做法,例如結合數字與敘述式的回饋意見,更能有效激勵員工;又如,與一般認知不同的,高績效員工更渴望聽到回饋意見——不論是褒獎或改建的建議。
是不是常有人問你:「你是怎麼樣的人?」而這種對自己的身分認同,會影響到你的做事方式、與人社交的方式,最終影響到你的工作表現和人生選擇;所幸,你可以藉著繪製你的「身分地圖」,塑造出多面向的身分認同,讓你在許多場合都能自在呈現自己,提升表現,本期文章說明怎麼做(見〈領導人,請畫出你的「身分地圖」)。
這期封面配合英文版發布的新logo,我們也以新logo問世。它沿用哈佛商學院的精神標記——盾牌,搭配具現代感的字體和線條,新舊融合,正呼應本期「前例思維」的主題。
總編輯 鄧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