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博物季刊第163期

0 / 0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9710262391631

專題主題:文化認同-解鎖差異,保存多樣性

全球化對我們的生活帶來深遠的影響,同時也帶來新的挑戰與反思。人口的流動加速文化交流,進而激發了對個人與集體歷史文化與生活記憶的探索,在探索集體記憶的過程中,我們得以分享歷史傳統、習俗規範與生活經驗,融入情感並形成認同感與歸屬感,也激勵我們付諸行動以保存文化或記憶。

本期專題企劃以「文化認同-解鎖差異,保存多樣性」為主題,嘗試由集體記憶與文化認同的觀點出發,從社會文化、大眾參與等面向探討人們在地適應與生活記憶的形塑,並思考社會中多元文化與群體認同的意義。<環境教育作為地方文化多樣性保存策略——蘭博家族入校園的時代意義>分析宜蘭面對城鄉時空收斂、都市化、商品化等大規模消費旅遊的文化衝擊,蘭陽博物館如何運用環境教育行動,引導鼓勵觀光旅遊場域,成為地方文化保存與推廣的夥伴。<展覽、博物館戲劇與族群身份認同追尋之交織:以臺東縣海端鄉布農族文化館烈日疊影展為例>以海端館策劃「烈日疊影展」及博物館戲劇的過程為例,探討原住民主體詮釋的原住民族地方文化館及博物館戲劇,館員如何以多元角度詮釋布農族殖民史,以及探尋族群內部組成的多樣性與身份認同等議題。

另<識讀幾個客家族群的文化記憶>以客家宗族關係的公廳、祖塔、嘗會來說明客家族群的宗族網絡特質與互相扶持的精神,並以客家族群的米食文化特性、客家語言經驗以地方命名及族群語言名稱的言說等經驗為例,探討臺灣客家在地適應與生活文化記憶。而隨著社群媒體成為生活一部分,進入大眾書寫時代,<時代的眼淚——展演社群媒體上碎片化的集體記憶>一文探討在資訊社會中蒐集、保存與展演數位足跡反映集體記憶的必要性,並嘗試以數位人文研究方法展示當代集體記憶的跨平台比較。

本期特別規劃焦點特輯單元,邀請捷克國家文化資產局以「捷克城堡與堡邸」為主題,分享<世界遺產名錄中的捷克城堡與堡邸>專文,介紹捷克的城堡與堡邸等文化遺產的價值;另<歐式文藝復興的軍事建築在臺灣——17世紀荷治福爾摩沙的熱蘭遮城堡>則介紹在臺灣的歐式文藝復興軍事建築-熱蘭遮城堡,其所反映當時荷蘭共和國堡壘要塞建築的設計觀念,以及近代初期火砲運用下的防禦思維與實踐,期透過此單元以城堡為題進行交流及對話。

    還沒有人寫書評喔,快來寫第一篇書評吧!

會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