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名詞最早由二十世紀歷史學大家陳寅提出,用以闡釋西魏、北周、隨、唐四代政權的特點及其一脈相承的關聯性,陳寅恪氏觀察到此集團有兩大特徵: 1. 「融治胡漢民族之有武力才智者」; 2. 此集團中人「入則為相,出則為將,自無文武分途之事。」
他首先將西魏皇族元氏恢復為拓跋氏,再授給漢人家族胡姓,如楊忠(隋朝皇室祖先)改為普六茹氏,李虎(唐朝皇室祖先)改為大野氏等。
他們推陳出新,揚棄兩漢、魏晉乃至南北朝的思想文化,聲稱周朝才是中國真正的道統淵源,故尊崇以周朝為代表的「真正」中國文化,國家典章制度完全仿效《周禮》設立,宇文氏以「周」為國號,正是此種政策的反映
可是西魏、北周皇室的鬥爭並未影響國家,其內部大致安定,並未發生過大規模的民族仇殺、下層社會或祕密宗教反抗起事等問題,國勢還一路向上發展,終於消滅北齊
新年期間 Readmoo 讀墨電子書全站3本75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