條約改正也是明治政府其中一個重要課題,經過多次失敗,直到明治末年才成功取消了不平等條約。這雖然是時局迫使列強放棄條約以爭取日本支持的緣故,卻也是維新官僚建設強大國家換來的成果,不能抹殺他們的功勞。
「這樣不好嗎」(ええじゃないか)是當時在東海道流行的歌舞,男女老幼不問身份年齡,口中唸著「這樣不好嗎」,手舞足蹈,渾然忘我,狀甚狂亂,他們走到街上,闖入地主富商家中強索酒食,擾亂社會秩序。這種歌舞從東海道迅速蔓延到全國,各地民眾以這種方式宣洩他們對幕府統治的不滿,但這種騷動是民眾自發,還是背後有倒幕派操縱,則有待考究。
在一品會底下還有個子組織叫做「同裳會」,它網羅日本、滿州、朝鮮、台灣等地的長州軍人,他們的軍階較一品會成員低,視一品會成員為師父,一品會亦會從同裳會內部提拔人才
在文久年間(一八六一—一八六三)全日本圍繞著開國或攘夷而鬧得沸沸揚揚之時,毛利敬親挑選了五名藩士秘密前往英國留學,他們是伊藤俊輔(後來的伊藤博文)、志道聞多(後來的井上馨)、遠藤謹助、山尾庸三、野村彌吉。
留學英國的經驗,徹底改變了這五位年輕人的想法。他們認識到攘夷只是無謀之舉,為了保全家國,決不能意氣用事。
新年期間 Readmoo 讀墨電子書全站3本75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