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需要特別留意。我先前解釋過,迷因跟基因一樣是複製子。然而我們不該落入這樣的陷阱,認為迷因在其他方面也要跟基因一樣才能運作。情況並非如此。基因科學在近數十年來開花結果,使我們得以辨識出特定的基因、人體基因組全圖譜,甚至承擔下基因工程的任務。這些進展帶來的洞察或許能幫助我們瞭解迷因,但也或許會誤導我們。
新的迷因是打哪裡來的?從舊的迷因加以變異和組合而來。舊的迷因在人們心中,不然就是在人與人傳遞的過程中。例如貴賓狗的故事,是由人們已知的語言和既有的觀念編造而出,然後以新的方式拼湊在一起。他們會記得拼湊後的故事,再傳遞下去,而過程中會繼續發生變異。同樣事情也會發生在各種創新發明、歌曲、藝術品及科學理論上。人類心智乃是變異的豐富源頭。在我們的思維裡,我們會混合想法,翻轉後再製造出新的組合。在我們夢境裡,我們會以怪異(有時甚至是創意)的方式更賣力地混合。人類的創意是變異和重新組合的過程。
我們可能會覺得我們大腦內部有個中央,能讓感官知覺進來,並在此有意識地做出決定。然而這個地方並不存在。很顯然地,我們對於自我意識的一般觀點大錯特錯。從這個令人困惑的觀點來看,我們無法確定其他動物沒有意識,因此也無法確定人類的獨特之處在於意識。那麼,讓人類跟其他動物不同的
你可以藉由循序漸進的獎賞行為,教導貓甚至老鼠,以
簡潔的動作來乞討食物,但你無法經由親自示範來傳授,由另一隻貓或老鼠來示範,結果也會一樣。
新年期間 Readmoo 讀墨電子書全站3本75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