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章中,我將勾勒出四種不同的預想生育軌跡,說明為什麼有些人認為懷上多胞胎是「中樂透」,有人認為那是快速有效成家的方法,有人對多胞胎感到焦慮不安,有人則認為是在追求生殖正義
人工生殖的國際社群決定透過臨床指引,限制植入胚胎的數目,然而各國標準不一。例如在1998年時,英國建議最多只能植入2顆胚胎,美國卻允許植入高達5顆。
醫界內部出現的反思聲浪,批評多胞胎植入造成的超高臨床成功率其實充滿誤導,並創造出虛假的希望。他們主張家長需要的真切希望,應該是能夠帶一名健康寶寶回家的機率
為什麼台灣如此追求成功,日本則致力於降低風險?在台灣,將多胞胎懷孕界定為公共性議題的行動者,主要是關心助孕科技導致早產兒劇增的民間團體,以及關心孕產婦健康的婦女健康運動
另一項警訊是,在2019年之前,透過IVF懷孕的台灣女性有四成以上會面臨早產(在37週前分娩),其中多數屬於多胞胎懷孕。這段過程中,女性必須面對一層又一層難關。儘管助孕科技帶來希望,這群女性卻可能因為胚胎植入失敗而受挫、因為接受減胎手術而全部流產,或因為多胎妊娠導致早產
新年期間 Readmoo 讀墨電子書全站3本75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