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的編輯審訂,一次偉大的歷史探險
由一流的作家、漫畫家、學者專家,以及金鼎獎編輯陣容合力編纂而成,以幽默活潑的漫畫形式,將台灣的歷史,從石器時代、原住民的文化、海盜與「紅毛」的進駐、鄭氏的開發、漢人的墾拓、清朝的治理、日本的統治、戰後到今日的發展,有系統、有情節地植入孩子心中,輕鬆的閱讀、深刻的記憶,是一部兼顧趣味性與教育性的一流童書。
★漫畫與文字交相輝映,重繪台灣歷史現場
所構劃的台灣歷史十二大主題,與現今十二年國教國中社會領域課程綱要幾乎是一致的,且涵蓋了小學社會課本中絕大部分的內容。從一些小朋友的親身經驗發現,如果在這之前先看過【漫畫台灣歷史故事】,通常不用死背,就已對台灣史具備相當清楚的架構。
台灣原本沒有耕地的牛,那麼今日「台灣牛」究竟打哪兒來呢?你知道小小的台灣,曾有多少種名字嗎?15匹布,真的可以換台灣一大片土地嗎?「伊拉,福爾摩沙」到底是哪一國人對台灣的讚嘆?「黑水溝」位指何處;日本德川家康時期,其所派遣的13艘船、470名部下,為何只有一艘抵達台灣?……
★格局恢弘、全彩印刷,凸顯時代景深與歷史風華
加註注音、全彩印刷,而且以菊8開版面(30 x 21.5 cm),開展孩子對台灣史認知的版圖。特別是這套書的漫畫「格子」遠比一般漫畫書的格局大,因此小朋友不只可以看到人物細部的表情動作,還可見到漫畫家筆下極其考究的歷史現場。
清末的「怡和洋行」、中法戰爭的「法軍戰艦」、荷西時期的「金色船隊」、鹿港的「老式店舖」等房舍茅廬、船艦大砲、物件擺設,充分凸顯了時代景深、歷史風華、人文集錦,以及真實的記錄。
★新增「歷史教室」專頁,圖文並茂、史料豐富
【漫畫台灣歷史故事】持續在內容上做了部分的修訂,由台灣史學者吳密察負責監修、增訂新版,並於每冊加入「歷史教室」專頁,全套共規劃了四十六堂課,不僅史料豐富、故事精彩,並且透過生動的圖片解析和文字導引,讓孩子輕鬆掌握台灣土地的、人文的、政治的、生活的時間故事。
從歷盡滄桑的一級古蹟「紅毛城」可以窺知十七世紀的建築結構;從考古「遺址現場」可以探知史前時期的歷史線索;從鄭成功「攻台路線圖」可以了解兩萬五千大軍、四百艘戰艦如何進駐台灣赤崁;從「清代的台灣地圖」可以發現清朝人採取「北在左、南在右、從台灣海峽向東」的角度來畫台灣……
【全套書目】
包含:《史前的人類》、《原住民的生活》、《海盜與紅毛的時代》、《鄭氏的興衰》、《唐山過台灣》、《墾荒與械鬥》、《漢人社會的成型》、《開港通商與洋務新政》、《總督府的統治》、《日本的殖民經濟》、《皇民化與戰爭》、《戰後》
得獎記錄
★入選國編館〔優良漫畫〕推廣書單
作者簡介
郝廣才
◎可謂帶領台灣兒童進入繪本時代的關鍵人物。所著作與主編的繪本童書,結合了世界的創作資源,延攬國內外傑出插畫家,以多樣的繪畫風格詮釋經典文學及現代兒童文學創作,造就極佳的創意與品質,屢獲國際、國內各項大獎,美國《出版人週刊》稱他為「台灣與國際繪本界接軌的推手」。
◎現任職格林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發行人。
◎著有《起床啦!皇帝》、《繪本童話中國》、《新世紀童話繪本》、《漫畫台灣歷史故事》系列童書,繪本《一片披薩一塊錢》、《爸爸的鬍子想我嗎?》、《蝴蝶遇見公主》、《媽媽的一碗湯》等。
監修者簡介
曹永和
◎歷史學者,以研究台灣荷西殖民時期著名。
◎中央研究院院士。
◎曾於民國五十三~五十四年獲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獎助,參加「東亞各國接受西方文化」國際研究計劃,至東京研究訪問。
◎民國六十二~六十四年應聘為香港中文大學東亞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參加該中心的越南中文資料研究計劃。
◎民國六十七年,應荷蘭國立萊頓大學歐洲發展史研究中心之邀,參與《熱蘭遮城日誌》編校註疏工作。
陳奇祿
◎日本東京大學社會學博士。曾任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主任委員。歷任台灣大學考古人類學系主任、台灣大學文學院院長等。
◎中央研究院院士。
◎精研台灣原始藝術文化與中國文化。著有《台灣排灣群諸族木雕標本圖錄》、《People and Culture》、《Material Culture of the Formosan Aborigines》。
宋文薰
◎台灣大學歷史學系畢業。
◎曾參與圓山貝塚的挖掘,著有〈圓山貝塚的石器與骨角器工業〉、〈圓山貝塚的陶器工業〉、〈圓山貝塚民族的生產方式〉等論文。
◎主持長濱遺址與卑南遺址的挖掘及研究工作,對台灣的考古學及史前史的建立,有深遠的影響。
阮昌銳
◎台灣大學人類學系畢業,美國印地安納州立大學民俗學研究所畢業。曾任國立台灣博物館研究員兼人類學組長。
◎曾深入台灣山地每一個角落,並且在阿美族和泰雅族村落居住數年,從事田野調查的研究工作,對台灣先住民有精闢的研究,在民俗人類學上有重大貢獻。
◎著有《南澳的泰雅人》上、下兩冊(與李亦園等合著),《大港口的阿美族》上、下兩冊,《成功阿美族的社會與文化》,及其他重要著作。
黃富三
◎台灣大學歷史學系畢,台灣大學歷史學碩士,劍橋大學歷史學碩士。歷任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研究員等。
◎著有《女工與臺灣工業化》、《霧峰林家的興起 (1729-1864)》、《霧峰林家的中挫 (1864-1885)》、《二二八事件研究報告——北部地區》(與賴澤涵、許雪姬、吳文星、黃秀政等合著)等多部專書,發表學術論文數十篇。
許雪姬
◎台灣大學歷史學博士。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研究員。
◎專研清代台灣制度史、台灣家族史、海外台灣人歷史等,著有《清代台灣的綠營》、《龍井林家的歷史》、〈宜蘭開發史探微──吳光裔事蹟考〉、〈台灣總兵列傳〉、〈林文察與台勇〉、〈筏在台灣交通史上的地位〉等。
戴國煇
◎一九五五年赴日留學,一九六六年以論文《中國甘蔗糖業之展開》獲東京大學農學博士學位,曾任日本立教大學史學科教授。
◎著有《新亞洲的構圖》、《台灣與台灣人—尋求自我肯定之心路歷程》、《台灣霧社蜂起事件—研究與資料》、《台灣總體相》等,對台灣近代史有深厚的研究。
吳密察
◎台灣史學者,台灣大學歷史系畢業後,再留學日本東京大學。歷任台灣大學歷史學系助教、講師、副教授,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教授、國史館館長等。
◎著有《台灣近代史研究》、《唐山過台灣的故事──台灣通史》等書。積極參與並致力於「歷史教育」之改革與推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