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主義的倫理力量

為什麼自由市場制度能創造更好的人文價值

4 / 1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9786263748026
  • 頁數:240 頁
  • 出版日期:2024/02/06

本書透過歷史中的經濟發展脈絡與故事,探討為什麼資本主義制度與 人文價值密不可分?以及未來資本主義自由經濟與科技發展的關係。

▶經濟發展的目的是人文價值,並非金錢

經濟發展的目的並不是金錢物質,而是自由、平等多元等人文價值

許多人一想到經濟學就會想到金錢、物質、貪婪、資本等等。但其實這都是表面,經濟學的一部分而已。經濟學的核心是人性,而人性中就包含自由、平等、多元等人文價值。只顧發展經濟,而不顧人文價值並不現實。往往現在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也是最尊重人文價值的國家。

▶資本主義制度更能彰顯人文價值

自由和機會平等是資本主義制度的核心 

很多人認為資本主義代表貪婪,而人文價值是美好的,所以兩者有矛盾。但其實這理解非常不準確。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制度是在尊重每一個個人和企業的基礎上建立的,每一個個人可以根據自己的判斷進行生產,競爭並獲取利潤。同時自由市場制度也要求社會要有公平的法治系統,保證個人財產和公平仲裁。

資本主義更能實現人文道德,沒有自由市場談道德也毫無意義 

在歷史中資本主義的發展給與了每一個人追求財富的自由也權力,這個趨勢最後也成了現在民主社會的基礎。沒有自由民主的社會談道德是無意義的。自由代表的是選擇,再有選擇的前提之下做符合人文的事才叫道德。在威權社會,社會强迫人們做好事的話,這只是被迫而已,談不上道德。

▶資本主義制度需要的是改進,而不是取締

歷史中沒有導入資本主義自由市場制度的國家更沒人文價值 

歷史中,放棄資本主義自由市場制度的國家往往都和人文價值相差甚遠,如蘇聯和中國。貧窮,饑荒和鬥爭都在兩國歷史中頻頻出現。直到今天,這兩個國家的社會還有人們道德淪亡的傾向。資本主義制度固然有不完美的部分,發展不穩定,市場失敗和收入不平等等都是許多人批評資本主義自由市場的理由。但由於自由市場是我們社會價值的核心。所以,我們應該思考如何改良資本主義制度,而不是取締它。

資本主義制度一直也在自我調節,適應人類道德 

除了自由與平等外,到了21世紀人們也更加注重多元。人文價值也變得更加多標準,要包容更多不同的意見。但如果我們認同自由,平等和多元的話,事實上我們也更離不開資本主義的經濟制度。因為中心化的威權主義無法也沒有動機去迎合多元的人文需求。

本書特色

本書所有章節都是圍繞討論現代資本主義制度和人文價值的關係。

第一章,我們會先探討前人為了實現人文價值,通過理性來改造資本主義的數次嘗試。在文藝復興之後,再次興起了古希臘用理性科學來理解世界的傳統,這股風潮也燃燒到了經濟學。但可惜,我們很難說近一百年嘗試改造自由市場的嘗試是成功的,相反僵硬地設計與干預市場機制帶來了許多悲劇。

第二章主張資本主義並非不能和人文價值兼容,相反資本主義和自由市場是人文道德的先決條件。人類本來就是自利的,可謂本性難移。然而資本主義制度一方面無需人類改變為了自己利益而努力的欲望,另一方面可以同時令所有人都能為他人創作價值。令利他在資本主義制度裡成為利己的唯一方法。

第三章主要討論自由主義。個人自由是資本主義的主要核心,也是現代社會運行的核心。確實在自由市場的機制中,自由競爭的角色非常重要,也是現代人類社會創新與進步的源泉,有人說自由競爭違反人性,但在自由市場中合作和互利才是主流,我們無需誇大人與人之間的矛盾競爭。資本主義也捍衛了民主制度。民主主義和資本主義都有許多共同的普世價值條件作為基礎。在歷史上,許多國家的民主化過程一開始,也是人民為了維護自身經濟利益,才決定爭取民主的。所以兩者是相輔相成。

第四章討論資本主義制度中的平等問題。歷史證明,也許資本主義有令收入分佈不均,但事實上在經濟增長時候,大部分情況都是全民生活水平和購買力都有改善。甚至相對來講,社會底層獲利更多。另外,馬克思所提出的上層社會剝削下層勞工的理論也站不住脚,不能說有勞動的人沒有獲得滿意回報就是剝削。

第五章,資本主義一直自身也在不斷再調整與進化。到了21世紀,資本主義之中已經混入許多平等主義的理念,關於自由的定義也五花八門,逐漸多元化。

第六章,我們會展望未來,並討論未來的社會是否還需要資本主義和自由市場制度。有人認為,隨著科技發展,當公權力能夠掌握足夠多的訊息和數據時,也許就能實現計劃經濟甚至是共產主義。但在筆者看來,即使技術繼續進步,大概率我們的社會也不會往中央化發展。相反,經濟越複雜,越需要個人自由,創新和放權來實現增長。所以未來社會依舊需要資本主義。

結論,筆者認為資本主義制度也是非常脆弱,需要我們去呵護。資本主義所主張的原則,也許會和政治家的利益發生衝突,一旦資本主義制度被摧毀或出現嚴重倒退。輕則我們可能需要數十年的時間來慢慢重新建立,重則人類有可能要經歷像共產主義國家所經歷過的悲劇。

現今,我們的人文價值比一百年前有更高的要求。

對性別議題、機會平等、社會正義等議題的要求都是前所未有的;

同時,我們對於道德的要求也越來越個人化。

資本主義是普世的,不會因為意識形態或文化有所定義不同。

經濟學的核心是人性,而資本主義這一套運行規則是最符合人類常識和人性的制度。

無論是哪一個國家的人,無論是男是女,我們都有利己的傾向,

我們都嚮往自由和平等,不會因為我們本身的文化背景而改變。

而資本主義制度恰恰是能滿足我們人性需求的同時,能讓人們互相為大家創造價值的制度。

但只要人文價值離不開自由、平等等人文價值,我們依然需要資本主義自由制度來實現。

人文價值雖在不斷演化,但自由平等依舊是核心,需要資本主義制度的支撐,

可以說資本主義制度是更適合現代和未來的人文價值!

作者簡介

李湛侃 Joe Zhankan Li

1987年出生中國廣州,成長於荷蘭海牙。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學(Erasmus Universiteit Rotterdam)經濟系碩士、台灣大學Global MBA。中華民國BI數據分析師。自小受中西文化影響,酷愛東西方歷史。在多語言環境下長大,耳濡目染,略懂數國語言。年輕時放縱不拘,22歲時便休學近兩年,離開荷蘭遊學於澳洲、中國大陸和日本。後回荷蘭任職商業分析師,27歲時辭職來台進入台大進修商學。 

現居日本東京,擔任某日商互聯網公司網頁UI/UX分析,並從事文字創作。

著作:《貧富差距的經濟學:一個財富爆發但分配不均的世界》(時報出版)

個人臉書Fan page與部落格

臉書 www.facebook.com/JoeZhankanLi

Medium medium.com/@lizhankan

學歷

國立台灣大學(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管理學院Global MBA 2017年畢業

荷蘭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學(Erasmus University Rotterdam)

經濟學碩士2011年畢業

 

    還沒有人寫書評喔,快來寫第一篇書評吧!

會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