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樺斑蝶的飛行之旅
奇特的大樺斑蝶在科學家和一般民眾的通力合作下成長茁壯。
撰文/蜜雪兒.奈赫斯
攝影/海梅.羅霍
生育革命
醫療科技正持續拓展生育的極限。
撰文/蕾貝卡.圖胡斯-杜布羅
攝影/賈姬.莫洛伊
環環相扣的生命世界
過去50年來,美國的《瀕危物種法》保護了身處險境的野生生物。
撰文/娜塔莎.黛莉
攝影/喬.沙托瑞
在兩個世界之間
在亞馬遜地區,一支原住民部落運用現代工具保護他們的傳統。
口述、攝影/琳西.艾達里歐
寶藏之島
獨自停留在無人居住的地方,為作者帶來一種自由的感覺。
口述、攝影/亞斯博.杜斯特
【編者的話】
拯救瀕臨絕種的生物、拯救我們自己
嘶、嘶、唧――佛羅里達黃胸草鵐的鳴叫聲相當獨特,與昆蟲相似得令人驚訝。但幾乎再也聽不見了。
2012 年,發起「影像方舟」計畫的國家地理探險家喬.沙托瑞接到美國魚類和野生動物管理局的電話,得知這種在佛羅里達州乾草原扮演重要生態角色的鳴鳥已瀕臨絕種。
當時,牠們的數量只剩下幾十隻雄鳥,是北美最瀕危的鳥類之一。
在國家地理學會的資助下,沙托瑞飛往佛羅里達州拍攝,並和保育人士合作,讓大眾意識到這種鳥類的困境。《奧杜邦》雜誌和其他媒體刊登了這個故事,幫助增加了政府育種計畫的資金。現在野外的成鳥已達180 隻,研究人員正努力將這種鳥類從滅絕邊緣救回。
沙托瑞表示,努力拯救這種鳥類是「一個關於信念與合作的非凡故事。」這也顯示出保護瀕危物種所需的一切:研究、引人注目的故事、夥伴關係、資源和時間。
這趟旅程體現了國家地理學會闡明與保護世界美好事物的使命。在過去的136 年裡, 我們建立了一種由探險家主導的獨特模式,結合科學、探索、教育和說故事,進而產生影響力。我們支持著來自超過140 個國家的探險家,包括本期雜誌介紹的幾位:沙托瑞、生物學家安德烈.格林二世,以及攝影師琳西.艾達里歐、亞斯博.杜斯特和海梅.羅霍。
本期雜誌也向多年來不斷為瀕危動物引發改變的人致敬。《瀕危物種法》通過半世紀後,國家地理學會仍堅定地致力在未來幾十年激勵行動和希望。
如今,沙托瑞已打造他的動物影像「方舟」17 年,一共拍攝了超過1萬5000 種生物的肖像,讓看見影像的人們能有所連結和關心。透過學會的支持,這些影像已為具代表性的地標和美國郵票增添光彩,並推動如國家地理影像方舟物種影響力計畫等實際上的保育工作。
就像沙托瑞所說:「鳥類鳴叫是健康地球的聲音。我們救一隻鳥類或其他生物時,其實是在拯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