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的話】當詐騙集團知道我全家個資
已故作家陳柔縉的成名作《總統是我家親戚》,原本只是打算在雜誌上寫篇台灣權貴家族的發跡與茁壯史,沒想到卻讓她一頭栽入,台灣戰後政商豪門的家族網絡研究。
她曾透露自己的祕密武器,就是報上的名人訃聞。因為不論恩怨情仇,人生最後一程,親族子孫一個都不能少。
陳柔縉窮盡一生,也只能查清楚二、三十個家族,能比陳柔縉強的,大概只有台灣的戶政資料。從日據時期開始建置,戶役政系統是台灣人口資料的母庫,可以一網打盡所有台灣人的前世今生。
如果這個母庫的資料被偷了,怎麼辦?本期封面故事講的,就是全台戶役政資料外洩的故事,最荒唐的是「兩千三百萬人的資料只值十五萬」。(見70頁)
一位知名科技業創辦人告訴《天下》,二月華航傳出貴賓個資外洩後,他的信箱就開始收到垃圾與釣魚郵件。
而這次弄掉的是全民個資,這將使你我的身分更容易被偷走、被冒用,詐騙集團的騙術也將更逼真。
與國際往來密切的台灣網路資訊中心(TWNIC)董事暨執行長黃勝雄直言,目前沒聽過任何國家,像台灣出現這樣大規模的民眾資料外洩。
全民個資外洩,政府卻噤聲
這個不光彩的全球第一,後續處理更是荒腔走板。去年十月,駭客「OKE」在網上開賣這包資料,內政部與數位部口徑一致,否認這是戶役政資料,更不認定為重大資安事件。但看過資料的駭客圈普遍認為,政府說謊。
十二月,內政部說法開始閃爍,但依舊不願正視解決。憤怒的駭客們向《天下》檢舉,記者於是開始追查。
今年二月底,法務部調查局終於首度對外證實,網上賣的,的確就是「二○一八年四月前的戶役政資料」。
此時距離案發已經一百二十天,但擁有戶政資料的內政部,迄截稿為止,仍不願承認,當然更沒有法定該提出的調查報告。而從行政院資安處大規模擴編,成立數位部資安署,非但沒有積極任事,反而畫法自限。
反之,在民間,我們看見了一些企業新做法與新觀念,深具啟發。(見82頁)
最後,介紹本期特別企劃:企業進軍瀕危私校。繼中信金控買下興國管理學院,變成註冊率逾八成的成功案例後,台商敏實集團返台買下大華科大;世紀鋼也買下高職,自己訓練高薪風電焊接技工,目標都是解決缺工難題。這會是好的解方嗎?又凸顯目前高教在產學間的哪些不足?推薦一看。(見3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