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健康 特刊56號:補體虛

0 / 0
  • 語言:繁體中文

補體虛
生活忙碌、飲食失衡、缺乏運動,你「虛」了嗎?「體虛」不只疲倦畏寒,也可能出現頭暈、耳鳴、經痛、便祕、更年期不適等症狀,甚至養成發炎體質、助長癌細胞。現在就用最簡單的方法補氣補血、滋陰養陽,不再全身「虛累累」!

 

【編者的話】

〈人不虛,才能站上健康起跑線〉

身體總是大小毛病不斷,你也覺得自己「身體太虛」嗎?雖然現代人吃得豐盛、生活便利,但是生活忙碌、工作壓力大、經常日夜顛倒、飲食不正常、活動量低落,都使得現代人「體虛」的問題相當常見。「體虛」是哪裡虛?一定要補嗎?補錯會怎樣?

很多人因為疲倦易累、怕冷畏寒、手腳冰冷、經常感冒而自認「體虛」,事實上「體虛」還能進一步細分為氣虛、血虛、陰虛、陽虛,不同類型的虛證在五臟六腑也會有不同的表現,例如困擾許多人的便祕、嘴破、口臭等的上火症狀,也可能是「體虛」的表現,必須經由專業的中醫師問診,才能確定體質,得知要採取哪一種對策。

無論是哪一種「體虛」,都代表體內氣、血、陰、陽有失調的情況,以至於身體自我修復能力不足,中醫理論認為,維持體內平衡是讓「正氣」(免疫力)能夠正常運作的關鍵所在,因此「體虛」不僅會造成健康上的小毛病,可能出現頭暈、耳鳴、失眠、經痛、加重更年期不適等諸多症狀,若是忽略了「體虛」的嚴重程度,恐怕會和慢性發炎形成惡性循環,免疫系統疲憊失調,也可能助長體內癌勢力,甚至危及精神層面,為健康帶來更大的危害。

實際上面對「體虛」困擾,現代人最需要的往往不是藥膳進補,而是享用多樣化且均衡的飲食,作息規律、睡眠充足,養成適度運動和紓解壓力的習慣,為身體補充營養及能量,促進全身的循環及代謝,就能為體質打好基礎,接著針對不同類型的體虛加以對症補養,讓你從根本遠離疾病,再也不會全身「虛累累」!

    還沒有人寫書評喔,快來寫第一篇書評吧!

會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