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服務黏住品牌, 電商平台各顯神通
momo 阿里巴巴 亞馬遜 自己創造流量
流量是品牌電商獨立之後第一個要面對的挑戰。
或許一開始會比較辛苦,但成果卻是可以累積的,不再仰人鼻息,過著營收起伏不定的日子。 自己掌握數據 走出平台,可以掌握數據的品牌就像得到指南針,提醒你是否偏離航道,又該如何調整,而且當數據累積得夠多、應用得夠深,就可以用更小的力氣獲得更大的成果。 自己耕耘會員 掌握會員,是品牌面對電商微利時代,在品牌價值之外的另一項重要武器。單一商家雖然無法改變廣告的漲勢,但會員深度會決定行銷費用是否不必跟著等比提高。 自己選擇工具 獨立官網就像自己蓋房子,你可以找出最適合的工具和材料,決定品牌想要呈現的樣貌,同時也能更完整說出專屬的品牌和商品故事,建立更深刻的消費者印象。 2 017上半年台灣電商市場有些不太平靜,PayEasy、17Life、86小舖等頗具規模也相當資深的電商業者接連傳出「瘦身」消息,好像真的有一種凜冬將至的危機感。但仔細細看烏雲背後,其實還是有一片青草地,上面仍長滿許多充滿活力的品牌電商,正成長茁壯。而同時間另一股依品牌電商力量而起的新商機也已經浮現。 回首電商發展至今超過20年,這長達20年的時間裡,科技在演化、世界在改變,品牌電商當然也要跟著進化,而我們或許可以稱現在已經進入「品牌電商3.0」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