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登入
下載 App
活動
書籍
暢銷排行
最新書籍
熱門書籍
編輯嚴選
書評
書單
熱門書單
最新書單
編輯嚴選
編輯書籍資訊
想讀
想讀
正在讀
已讀完
工具書
放棄閱讀
移出書櫃
我的評分
在香港
作家,文化人專訪錄
2
/
1
作者:
許驥
出版社:
文化工房
語言:
繁體中文
ISBN:
9789881304803
頁數:
257 頁
出版日期:2013/12/xx
選擇網路書店
博客來
學習/社會/心理/報導
【漂書】
完讀書評
1
劃線註記
0
書評
註記
緩慢閱讀筆記
寫了書評。
許驥〈鄧小樺:概念策動者〉: 「菁英之間的高層對話不是沒有益處的,他們高屋建瓴,或許可以把問題談得很深遠。但是你講得再深再遠,或許沒有人聽,平民聽不懂。所以我們要走向民間,從頭開始做很多事情。 與平民講話,要不斷重複最基本的概念,這是需要耐心的。久而久之,身為文化人的你也會忍不住問自己怎麼總是在重複,懷疑自己多年來是否都沒有進步?」 / 讀書的時候並不知道,幾週後的六九、六一六、七一,二百萬港人將走上街頭,乘著黑色的浪潮,起身反抗紅色的力量。六年前出版這本專訪錄的許驥,或許也並不知曉。 那時只是單純想瞭解這個我未曾到過的地方,想起《餐桌上的神話學》裏,明明同處一洲,卻對彼此知之甚少的亞洲國家,香港和我扎根的島嶼如此相似,卻同等陌生。即使我對書中地名、人物幾乎是一概不知,黑潮的暗流其實早已潛伏於字海之下,悄悄湧動,嗅聞得到淡淡的,鐵的味道。 許驥專訪各地文化人,香港、台灣、中國的作家、導演、音樂人、社運人士及學術家,寫香港人看自己、與看出去的光景,也寫外地人眼中描繪的香港模樣,其中許多文章原刊載於香港《明報》。 極喜歡序言裏,許驥的記者師傅叮囑: 「記者是reporter,不是recorder。不是人家說甚麼,就記甚麼。任何的記錄,也要有自己的邏輯,這取決於你的識見。」 我竊以為,一篇報導之所以好看,往往不只是故事本身精采、敘述詞藻優美,而是因於文句承載人情,在盡量的客觀記錄中,仍能抒發己見。 可許驥的訪談稱不上華美,大多平穩質樸,有時又藏匿暗渡陳倉式的意識信息,搔癢般地帶過台灣民主、中國迫害,輕描淡寫,假裝言者無心,卻要聽者有意。 或許是自己對香港,抑或中國的文化人瞭解太少,能真正引起共鳴的篇章並不多,卻也不失為一種啟蒙。鄧小樺、周雲蓬、張鐵志、雷闖、廖信忠、董炯明、伊格言、廉思,在此記下幾個熟悉、幾個陌生的名字,供後日尋跡。 前幾日又讀了篇鄧小樺的訪談,她感嘆旺角西洋菜南街昔日書店街的榮景不再,發聲的權力跟著過去見證多場社運行動的行人專區一起被收回,我竟想起許驥那呢喃的結語。 「記者這條路,不好走,就像香港的路。我們背負即將到來的日子,在香港,不忍離開,記錄風雲變幻。」
讚
回應
分享
作者簡介
許驥
作者其他作品
出版社簡介
文化工房
出版社作品
相關書單
書單
新增書單
在
2
人的書櫃中
個人
個人書櫃
關注動態
書單
書評
瀏覽
書籍
熱門書籍
最新書籍
編輯嚴選
書單
熱門書單
最新書單
編輯嚴選
網站導覽
買書
看書
閱讀最前線
會員中心
會員中心
登出
×
活動開催中!
Readmoo 祝您猴年行大運!
新年期間 Readmoo 讀墨電子書全站3本75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