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數十年地形與氣象相關領域工作的思考結晶,是從地形、氣象、基礎設施的角度出發,對日本文明作出的全新解釋,或是深入說明,或是推翻成說,或是揭開懸而未決的謎底,同時也准備接受來自人文和社會學者的挑戰。
日本為何沒有淪為歐美列強的殖民地,江戶如何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橫濱如何成為近代日本的大門,北海道未來可以拯救日本嗎,日本如何成為世界上最長壽的國家,日本人為何擅長小型化和具有強烈的節約意識,日本文明能夠存續嗎……書中都有獨特的分析和結論。甚至,埃及的金字塔之謎,也可以從地形中找到答案。
竹村公太郎,1945年生,橫濱人。1970年畢業於東北大學工學部土木工學科。同年進入建設省工作,主要從事水庫、河流工程事業的指導工作,歷任近畿地方建設局局長、河川局局長。2002年辭去國土交通省職務,現任河川水岸研究所代表理事及日本水研討事務局局長。作為一名積極整合社會資源的活躍評論家,他從地形、氣象、基礎建設的角度考察日本與世界文明的變革,引起廣泛關注。著有《土地的文明》《幸運的文明》(PHP研究所)、《透視本質的力量——環境、食物、能源》(與養老孟司合著,PHP新書)、《通過地形破解日本史之謎》(PHP文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