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登入
下載 App
活動
書籍
暢銷排行
最新書籍
熱門書籍
編輯嚴選
書評
書單
熱門書單
最新書單
編輯嚴選
編輯書籍資訊
想讀
想讀
正在讀
已讀完
工具書
放棄閱讀
移出書櫃
我的評分
倒帶人生
一段迷亂、瘋狂的遊蕩歲月
3.6
/
16
作者:
亞歷山大.馬斯特
出版社:
久周出版
語言:
繁體中文
ISBN:
9789866852107
頁數:
352 頁
出版日期:2007/09/13
我的
精彩的人生總是別人
小說
文學
PDF
787.28 各國史地;澳洲/大洋洲/極地各國傳記
西洋散文
歐美報導文學
傳記
完讀書評
3
劃線註記
0
書評
註記
coffeetree
寫了書評。
一般說來,一個人在遭逢遽變後,平均要過九年才會變成遊民;那麼,不能倒帶的人生,可能會先讓你當個遊魂。(我想我已踩在遊魂的邊門上了!)
讚
回應
分享
莉莉F
寫了書評。
令人想像不到的遊民生活 看了絕對會讓人大開眼界
讚
回應
分享
Dominca
寫了書評。
混亂人生
利用燙頭髮的漫長時間讀完了。這本從讀冊買來好幾個月(市面上絕版),終於讀完了。 因為先看過了電影版,書中的劇情都很熟悉了。看書的時候比較偏向補足細節,不過說真的書比電影承載的資訊多得多了,也讓人對英國的街友了解多了一些。 書中記錄的年代大約是1990~2000(Stuart死於1999),在經濟蕭條與青年失業、高學費等問題惡化之前。不曉得現在英國對待遊民的社會政策有沒有改變,不過就這本書中的內容看來,英國的遊民過得真的蠻爽的......(從這幾年的新聞看來,可能是往壞的方向發展)(一定是保守黨執政害的)(打倒英國馬英九~~) 先簡單講一下書的內容吧。 本書的主角──史都華‧蕭特(Stuart Clive Shorter)是個三十出頭的遊民,敘述者(書中的我,作者亞歷山大Alexander Masters)因為社福機構的工作認識他,繼而在營救組織工作者的運動中跟他深入合作、變熟。史都華實在是太過獨特,像他這麼有想法又聰明的人,到底怎麼淪落到街頭去的?亞歷山大決定好好的紀錄他的人生,花了大約四年的時間寫這本書。把大部分的事件調查完畢、書寫完成之後,亞歷山大拿書稿給史都華看,史都華卻說:「非常乏味。」亞歷山大感到很氣惱,經過多次的調整之後,最後決定用「倒敘」的方式完成這本書。也就是,從現在的亞歷山大,寫回幼年時期的他。 呈現在讀者眼前的這本書正如作者想告訴我們,史都華是個十分混亂的人。每個遊民成為遊民的故事都不相同,有些人的問題比較簡單,單純的失婚、喪偶、破產、貧窮等等,只要社會給予適當的幫助,他們就可以回到社會「正常」的範圍內。但是許多遊民身上的問題是比較複雜的,像史都華,表面上看起來他有一些愛他的家人和朋友,也有一些工作的能力,但不知為何他總是經常陷入混亂,重返街頭,與毒品、暴力為伍。 亞歷山大從他生命歷程中找到的解釋看起來可以合理解釋這一連串的悲劇。史都華有遺傳性的肌肉萎縮症(與漸凍人類似但症狀較輕微),從小就被霸凌、被學校拒絕入學。進入特殊學校之後他有不錯的表現,但沒想到從十一歲起,他被最喜愛他的哥哥和保姆(哥哥的朋友)連續強暴。他向母親要求將自己送到青少年之家,希望尋求庇護;但是青少年之家的負責人竟然是另外一個戀童癖,他在那裏也遭到性侵。原本史都華在絕望中有個內心的偶像,即早年與母親離異的父親,但當他跑去找父親時,失望的發現自己的父親竟然是個比自己還糟糕的混球,既酗酒又打女人。外表長得很漂亮的史都華很受女人的歡迎,十六歲的時候他就跟遊民收容機構的女工作人員在一起,並且有了一個小孩。(他稱之為「小傢伙」)史都華從十五歲起就經常流落街頭(十一二歲時就經常搭便車逃家),躲在角落吸強力膠,並且與街頭的朋友混在一起生活、打群架。不久他染上了吸食海洛因的習慣,為了過生活,開始不斷地偷竊。二十一歲的時候,他因為揚言要把自己的兒子從樓上丟下去而遭逮捕判刑。在監獄裡史都華的狀態更加惡化,為了對抗監獄中種種不合理的情況,他變得更加殘暴,不斷的惹事、關禁閉。出獄之後沒過多久,他又再度因為郵局搶案進入監獄。亞歷山大認識史都華的時候他大概二十八、九歲,這時候的史都華碰巧被遊民收容機構「冬憩」的工作人員發現,陰錯陽差下,他又有了一次重回正常社會的機會。在最後的這幾年裡,史都華申請社會救濟、有了一間自己的小房間,交到了身為精神科護士的女友,並去看醫生治療自己的肌肉萎縮症。許多時候史都華還是不正常的,他會毫無原因的攻擊自己房家內的家具,威脅恐嚇鄰居。但無論如何,史都華覺得自己已經比以前好多了。他在參與營救「冬憩」工作人員的事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而像亞歷山大這樣的「中產階級」成為他的朋友(實際上亞歷山大有段時間的收入比史都華領到的救濟金還少),也幫助他了解普通人的世界。 沒想到就史都華的傳記快要完成的時刻,史都華死了。撞上一輛列車,死了。官方的報告認為他是自殺,但沒有人認為這個解釋足夠合理。 我覺得我有一部分能體會史都華的想法。他不斷地提到「該死的體制」,亞歷山大一開始不能體會他的想法,問他:「難道這些幫助你的人不是體制的一部分嗎?」但實際上,史都華本來的問題沒那麼嚴重,只是每當他進入聲稱要「幫助」他的機構和體制,就會受到更大的傷害。從學校、特殊學校、監獄、社福機構,形成了一個複雜而難解的網。每個人都在自己的脈絡下運作,並對遊民有自己的理解和定義,但沒有人要聽聽「他」的想法。最後史都華能做的就是不斷的抵抗,即使這些抵抗會使自己變成更糟,但是也保留了他自己的個性。 另外就是關於遊民。英國從工業革命以來就在對抗被「現代化」製造出來的這些人,經過這麼長的歷史,他們的社會對於他們的處境自有其解讀。台灣社會對遊民議題的解釋和討論還在「去汙名」的階段,他們可能因為不可抗力的因素成為遊民,有很多人需要幫助,如果社會給他們幫助,他們就可以回歸社會云云。但這本書呈現的面相又稍微複雜了一些,很多時候遊民的確就像一般人所認為的那樣,骯髒、懶散、瘋癲、不長進,就算你幫助他們也不一定會變好,他們就是社會的敗類。我想這就是問題所在。選擇協助社會弱勢並不是因為他們並不像大家認為的那麼不堪,而是因為他們正是如此不堪,所以才要理解他們的處境,進而協助他們。 其他的還有一些想法,想到的時候再補上來。 這是本書作者Alexander介紹Stuward的演講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XbXiEmOU-c
讚
回應
分享
出版社簡介
久周出版
出版社作品
相關書單
書單
新增書單
在
27
人的書櫃中
個人
個人書櫃
關注動態
書單
書評
瀏覽
書籍
熱門書籍
最新書籍
編輯嚴選
書單
熱門書單
最新書單
編輯嚴選
網站導覽
買書
看書
閱讀最前線
會員中心
會員中心
登出
×
活動開催中!
Readmoo 祝您猴年行大運!
新年期間 Readmoo 讀墨電子書全站3本75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