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登入
下載 App
活動
書籍
暢銷排行
最新書籍
熱門書籍
編輯嚴選
書評
書單
熱門書單
最新書單
編輯嚴選
編輯書籍資訊
想讀
想讀
正在讀
已讀完
工具書
放棄閱讀
移出書櫃
我的評分
君士坦丁大帝时代
4
/
1
作者:
雅各布·布克哈特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語言:
繁體中文
ISBN:
9787542622686
頁數:
358 頁
出版日期:2006/04/01
歷史研究與評論
完讀書評
1
劃線註記
0
書評
註記
tglin
寫了書評。
布克哈特的《君士坦丁大帝時代》
相當精彩的一部「文化史通論」的書籍。布克哈特從當代的「文化」觀點出發,擺脫政治與宗教正統詮釋,詳實地描述了羅馬帝國三到四世紀的「生活」,藉以解釋時代精神轉移(從多神信仰至基督教一神論)的過程。 布克哈特所著的這兩本歷史論述作品,基本上是以相當宏觀的角度來看待歷史上的某個特定時期,除了坊間最常以政治、軍事觀點之外,布克哈特論述的重點則在於當代人民的文化與生活。《君士坦丁大帝時代》是從安東尼王朝結束後、三世紀危機時代開始聊起,一路談到了君士坦丁大帝之死。這是一個上古歷史開始「轉型」的時期,因此作者便從各個方面探討「生活」的各方面。 如同許多初級教學材料中所述及的,這個時期被稱為羅馬帝國開始「衰亡」(吉朋之語的影響真強……)的關鍵。但在這當中,除了泛稱的「古老的道德淪喪」之外,是否還有其它更合理的解釋。君士坦丁大帝時代》中從人民的精神生活出發,向讀者介紹到此時各地羅馬人民在觀點上的「轉變」,並介紹到此時帝國內部各式令人眼花瞭亂的宗教儀典。 在這裡,我們也可以擺脫中世紀教會的桎梏,從更宏觀的角度看待基督教的最後勝利。一般受到中世紀正統史觀都會認為,三世紀的基督教是獨樹一幟的「清流教派」,在犧牲許多殉教者的生命之後,終於得到君士坦丁的承認與扶持。然而,如果跳脫這種意識形態上的束縛,我們將會發現三世紀羅馬人民在「宗教市場」(這是 TG 一種「市儈的」比擬),是有相當多「產品選擇」權力的。而基督教從建立伊始到最後勝利的三百年之間,在其內容與本質上早已歷經了相當多的變化——特別是融合了各種秘教儀典和哲學思想,最後才成了君士坦丁時代的基督教。 此外,布氏對於戴克里先對基督教的「大迫害」,也有令 TG 大感「受益匪淺」的全新觀點。布克哈特雖然認為戴克里先(以及那個時代的大多數統治者)崇尚數術與迷信,但卻十分肯定他的治國長才與其堅定的意志。在這種情況之下,已權傾一時的戴克里先居然能夠「容忍」基督徒十多年之後(朝中早已不乏基督信仰的臣民與親信),竟然會在副帝「伽列里烏斯」一連串「拙劣」的構陷手法之下受到欺瞞,讓他下令迫害那群「無辜的」基督徒。作者舉出許許多多的史料,認為戴克里先對基督徒的「大迫害」之起因「絕不單純」——更明白地說,基督社群的確有出現謀叛的舉動。當然,一當迫害開始,自然不免發生「無辜受害者」的情況出現,使得當時留下的許多材料中都能讓人發現,反對戴克里先此舉、或者同情基督徒的,竟然都是多神信仰的人士。以「打擊敵對宗教」的動機而論,「宗教因素」就不該是戴克里先的考量點。再者,「大迫害」一名聽來嚇人,但實情卻是︰無論在時間或地點上,這種對基督徒的壓迫都不是「全面性」的 ——帝國西部在這方面可說是「風平浪靜」、不當一回事。真正受害的全都是在戴克里先直接治下的「近畿地區」的上層人士——考慮到戴克里先一向以來所展現的意志力、以及他當時所擁有的權力(可以直接命令另一位皇帝退休……),使得戴克里先的這種力道不足的「大迫害」,令後人看來,很難完全認同於中世紀的教會正統觀點。 本書令 TG 感到布氏筆觸犀利之處,便是君士坦丁大帝這個人物了。布氏也破除了基督教會的詮釋,分析君士坦丁是個背信忘義、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人物——當然,作者並非對君士坦丁採完全的否定,因為作者仍認為他是個擁有政治天才、堅持到底的統治者。他為了維持皇權,除了採用姻親結成同盟,不惜在適當時機迅速地與盟友撕破臉而加以根除;更有甚者,他還為此殺死了自己的親生兒子。而在他辭世之前,他還將原本在他手上以鮮血統一的帝國再度切割,分封給其三個兒子與異母姪兒;布氏大膽推測,認為這種怪異之舉,在於君士坦丁的政治預見︰其子孫非以彼此征戰無法享有國祚,而獲勝者依舊是他的子孫——若真是如此,TG 還不禁為君士坦丁的「冷靜」而感到一股寒慄。 另一個關於君士坦丁的熱門話題,則是大帝對基督教的信仰。後人的材料已經顯明了,布克哈特也以史料證明此說。要說君士坦丁在生前信奉基督教,絕對是種一廂情願的講法。君士坦丁對於宗教上的信仰,倒不如說是摒除了個人的任何好惡,完全以對其政治上最大利益為依歸。拉伯蘭旗(印有 XP 字樣的羅馬軍旗)的展現神蹟一事,只不過是後人杜撰出來的故事罷了。TG 絕對相信,一般人對「專制君王」有太多不切實際的幻想了,以為皇帝一言一舉,都可以對治下庶民發生生死立判的效果——這是錯誤的。一個人不可能治理一個國家,而是要一層層有效地管理其下屬臣民。在這方面,布氏相信君士坦丁所需要的,是近畿之地已經成形、且素質具有平均水準之上的基督教組織;當然,戴克里先在大迫害之前也是根據同樣的觀點加以任用基督徒。君士坦丁對這一個「具有效率、且戰鬥性堅強的組織」,以合作代替對抗,並且最後也達到了成功。僅此一項就足以解釋他與基督教的關係,而非教會傳統喜歡拐彎抹角、說到「君士坦丁心裡奉行基督教,但為了怕太過激怒了異教信仰者,於是只能採行迂迴的方式補助教會,小心奕奕地直到臨終前才受洗……」這種無可徵信的心中想法。
讚
回應
分享
出版社簡介
上海三联书店
出版社作品
相關書單
書單
新增書單
在
2
人的書櫃中
個人
個人書櫃
關注動態
書單
書評
瀏覽
書籍
熱門書籍
最新書籍
編輯嚴選
書單
熱門書單
最新書單
編輯嚴選
網站導覽
買書
看書
閱讀最前線
會員中心
會員中心
登出
×
活動開催中!
Readmoo 祝您猴年行大運!
新年期間 Readmoo 讀墨電子書全站3本75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