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日子享生活誌 6月號/2015 第38期

0 / 0
  • 語言:繁體中文

獻給所有走在與眾不同道路上的人們

小日子到今年已經三足歲有餘,在這個網路力量看似大於所有媒體的時代,小日子原創團隊選擇開始了一條與大家方向不同的路:專心且單純地做好紙本雜誌,這個充滿勇氣及傻氣的決定,到今日也三年多。不敢自言小日子在紙媒日漸衰微的環境下有多大貢獻,但始終守護好每個作品的細節,呈現臺灣這塊土地上不同的人事物及風情,確實是我們從未忘記過的初衷。

在這個三歲多的第38期,編輯團隊選擇了一個深富意義的題目:「生活在他方」。這個題目在米蘭昆德拉的書裡廣為人知,原引自十九世紀法國詩人韓波(Arthur Rimbaud)之言「生活在他方」(La vie est d'ailleurs)作為小說名稱,唯有不斷地走向他處,才能帶來繽紛的生命經驗,唯有在尋找的旅途中,才能找到點燃生命之火的靈感。

源於這個精神,我們選了五位年紀不同、背景各異的採訪對象,他們唯一的相同處,就是做出大力突破原本生活圈/舒適圈的決定,搬到全新的居住地,開始全新的工作。他們移居到臺灣五個不同的縣市,透過他們的眼睛,不僅看到臺灣各地的美,也可以感受到,不僅是生活中距離的移動,更是心的移動,在現實及心靈上,他們都選擇前往未知的他方。

常常有人說,臺灣太小,要去海外才能突破、看到世界;也有人說,臺灣這一代的年輕人缺乏志氣,只想做小生意。看完這期的五個故事,或許可以給大家不同的感覺。他們圓的不只是小確幸,更是大夢想,臺南的堯平說:「人生沒有時間可以遺憾。」臺東的莊稼熟了:「夢想一旦開始,就算成功,接下來的磨練是耐心等待。」而最年輕的嘉義的Mia覺得:「所有嘗試過的經驗,對人生都有意義。」

謹以本期五個充滿勇氣跟傻氣的故事,獻給三歲的小日子,獻給三年多一路走來的讀者們,也獻給跟我們一樣、正走在通往他方、與眾不同的路上的所有人。

封面故事
La vie est d'ailleurs
移居古城 做出融化人心的布朗尼
熬煮出生命甜味 療癒了生命的哀愁
復舊老屋 成為大家的心的住所
我以為是我選擇了土地 其實是土地選擇了我
從城市外帶一份美味的野餐人生

小日子行事曆

一件事
關於春天裡的 Sonic Youth.晾鋼筆、試墨水 老派的書寫樂趣.聽聽老屋的時間聲響
24歲少年的離島桃花源.釀出一個涼涼的夏天.遙遠國度裡的神聖信仰.去埃及搭熱氣球

專欄
馬世芳:再聽一聽,那個自稱「禍頭子」的歌者
黃威融:這本雜誌什麼都作
張曼娟:天上流火
羅文傑:澳洲露營的日子

聊聊天
肆一 × HUSH:當我們在談論愛情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另一種生活提案
左營漫步 日日穿梭時空 進出左營老城牆

我們喜愛的藝文事物
嘎荔兒想聽的音樂.楊佳嫻推薦喜愛的書籍.徐明瀚想看的展覽

    還沒有人寫書評喔,快來寫第一篇書評吧!

會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