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物理高分的關鍵秘笈
如同牛頓的經典著作《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本書主要在討論物理領域中常用到的重要微積分觀念,除了可使中學物理更加得心應手外,也可用於升大學理工科系數學的銜接。書中內容呈現了高中物理老師沒告訴你的計算方式,還有簡明的推導證明,讓同學更能體會物理與數學完美結合。對於尚未建立物理觀念的同學,書中也有基礎物理觀念介紹,加上精選學測題型解析,不論在考試觀念加強或是數學能力提升都有非常大的幫助! ★本書特色: 課本上的概念有看沒有懂? 公式一長就算到霧煞煞嗎? 只要擁有本書高中物理拿高分不再是夢! ★讀者推薦: 建國中學 連劭同學 建國中學 黃祺清同學 師大附中 李威廷同學 ★內文試閱: ‧摘文 高中物理我們把它分成兩個部分:高一基礎物理和高二、高三的專業物理。關於高一基礎物理,其實就是高二、高三物理的簡述,目的是讓同學在修習真正的物理之前,先有個基本觀念,以了解未來將會遇到哪些物理觀念。我常聽見同學問一個問題:「老師,我高一基礎物理不好,這樣我升上高二之後,物理會不會銜接不上?」其實不需要擔心這個問題!因為物理這一科,在高二以後等於從頭學起,所有的觀念將會從零開始介紹,如果真的有心想學好物理,高二物理可以當成學習物理的起點。高中所學的物理,我們可以分為幾個部分:運動學、牛頓力學、動量和衝量、功與能、熱學、波動和聲音、光學、電磁學、近代物理。 《運動學》運動學可以分為直線運動與平面運動兩個部分。直線運動討論的是物體在一直線上運動的描述與計算,在這裡會介紹一些基本運動學定義:位移、路徑長、速度、速率和加速度。理解這些定義之後,我們會利用這些物理量之間的關係,更深入討論等加速度運動,如:自由落體、物體在光滑斜面上的運動等,在生活中時常可以看到這樣的運動;平面運動是物體在平面上的運動,其實只是把物體的運動描述成兩個方向的直線運動來討論而已,所以在直線運動的觀念夠清楚,平面運動的思維模式也是一樣的!運動學是力學的基礎,如計算砲彈或衛星的路徑和軌跡,重點在於描述運動。在我們表示質點在直線上的位置時,必須要有一個固定的參考點,然後說明質點位置在此參考點的方位和距離。「方向性」在運動學中是個很動要的觀念,若要精確地表示質點的位置,光是知道與參考點的距離是不夠的,還必須完整的表達物體的在參考點的方位,而從位置的觀點出發,由此所定義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也因此都具有方向性。在高中的題目中需要較詳細的計算,方向的表示就更為重要必須精確無誤。在直線運動中的方向表示用+、-號表示即可,但在平面運動中則需要用完整的向量來表示才夠精確,所以我們在學運動學之前必須先建立好向量的觀念架構,學習起來觀念才能夠完整。事實上運動學這個部分比較像數學而非物理,比較少討論到物理的規律而幾乎都在做數學的運算,而要學好唯一的方法就是不斷地練習,其實最後會發現考試會出現的題型大多都只有幾個類型。需要注意的是,在等加速度運動的應用,國中時常常會看到老師以v - t 圖的方法解題又快又簡單,但在高中時由於題目難度普遍較高,用v - t 圖來解題目往往技巧也較高,不妨多練習用公式來解題,如此多熟悉在物理中代數的技巧。而在討論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