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石公三略
序: 從「太公兵法」到 「 黃石公三略 」 凡是喜歡讀歷史或歷史傳奇小說的人,大概都知道司馬遷在《史記》中所描述的漢代開國功臣張良的故事,也都知道他之所以能輔佐漢高祖劉邦一統天下,之後功成身退,得享殊榮,就是得力於下邳老人贈與他的「太公兵法」;老人自稱黃石公,因此後人都以「黃石公兵法」稱之。可是世人真正看過、仔細研讀者恐怕不多。到了近代,更是只聞其名,未見原貌。 去年,元神館出版社林社長透露,該公司新闢「亂世系列」第一本《亂世防身術二十二絕招》,作者 安強 先生常跑大陸,蒐羅了很多古書孤本,其中包括罕見的「黃石公兵法」。由於文字簡練,寓意深遠,尋常人難以了解其微言大義,遑論參透玄機。因此要我依照之前解讀《千載揭密推背圖》、《姜太公乾坤萬年歌》、《神機妙算燒餅歌》等書之經驗,嘗試揭開「黃石公兵法」的神秘面紗。 我帶回影印本後,仔細研讀,查找了很多資料,發現這本為漢高祖安邦定國的「奇書」,與其說是兵法,還不如說是「戰略」、「策略」或「指導原則」。該書共分三略:「上略」述克敵致勝之道,有三十一段文章,共約兩千一百字;「中略」講領導統御之方,有九段文章,約六百五十字;「下略」談安邦治國之術,有十八段文章,約一千零五十字。因之一改之前的各家說法,以《黃石公三略》之名加以解讀。 「三略」作者有三種說法 「黃石公三略」簡稱「三略」,相傳是秦朝末年問世的一本奇書。用黃石公自己的話說:「人主深曉『上略』,則能任賢擒敵;深曉『中略』,則能御將統眾;深曉『下略』,則能明盛衰之源,審治國之紀。」也就是說,從群雄逐鹿、問鼎中原到打遍天下無敵手,成為一統之君;到如何治理國家、開萬世太平,「三略」都有妙方傳授。 雖然世人一般認為「黃石公三略」乃黃石老人所作,但根據前人的考證,該書作者可能有三人:一是西周初年的姜太公呂尚;二是秦末下邳神人黃石公;三是西漢末年佚名者的假託之作。 第二種說法是司馬遷提出的,他在《史記.留侯世家》說:張良雇大力士錐擊秦始皇不中,亡匿下邳時,有一天在沂水橋上閒行,遇見一個穿粗布衣服的老人把鞋子掉到橋下,看了看張良說:「年輕人,到橋下幫我把鞋拾回來。」 張良聽老人說話不客氣,本想揍他,看他年紀很大,不堪一擊,便忍了下來,到橋下把鞋子揀回來。老人伸出腳說:「幫我穿上。」張良心想,鞋子都去拾了,好人做到底,便俯身跪地幫老人把鞋穿好。老人看了看張良,哈哈大笑而去。 張良覺得奇怪,便一直盯著老人看;老人走出 五百公尺 ,見張良還楞在那兒,又走回來說:「孺子可教也!過五天清晨,在這裡等我。」張良說好。 過了五天早上,張良來到橋邊,老人已先到了,他生氣的說:「跟長者約會,怎麼可以遲到?」便逕自走開,說:「再過五天早上來。」 又過了五天,雞一叫張良便動身;到了橋邊,老人又已經等在那兒了;老人又生氣地說:「又遲到了,為什麼呢?再過五天早點來!」 又過了五天,張良半夜就動身在橋上等,一會兒,老人也來了,高興地說:「這樣才對嘛!」從懷裡拿一捆寫在竹簡上的書交給張良說:「好好讀它,就可以當 國 君的老師了,十年之後可以有一番作為,十三年後你到濟北來見我,穀城山下黃石就是我。」說完就走了。 張良天亮後看那書,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