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紀中國政治:從宏觀歷史與微觀行動的角度看(修訂版)(精裝)
從宏觀歷史與微觀行動的角度看
<內容簡介> 《二十世紀中國政治》是作者在不同時期的論文、記者談訪錄、演講稿編在一起的文集,所探討的問題也不盡相同,但無一不圍繞作者畢生冥思苦想的兩個問題,一是如何理解二十世紀中國這部極端複雜的歷史;二是中國如何向民主過渡。 作者在西方政治學界的理論氛圍從事研究工作逾半個世紀,屬美國學府中的典型學者,但他又有自己的中國故事,其父鄒魯是國民黨元老,著有《中國國民黨史稿》。宏觀歷史與微觀行動的分析方法相結合,是鄒讜治學的一大特色。從他的著作我們能看到他的分析路向較著重宏觀歷史分析,但從本書第三部分這篇分析 1989 年天安門事件的力作來看,其研究重心又採用微觀導向和各種理性和非理性的個人偏好。鄒讜對 1989 年民運的分析,被英美學術界公認為「迄今為止對天安門事件所作出的最出色的政治學分析」。 ★目錄: vii 序 言 ( 甘陽 ) 1 中國二十世紀政治與西方政治學 13 中國政治學的發展與西方社會科學 27 如何發展新中國的政治學 49 二十世紀中國政治與中國文化 67 二十世紀中國政治與中國知識份子 81 全能主義政治與中國社會 87 毛澤東思想:為繼承權的鬥爭和毛以後的時代 127 鄧小平時代:歷史性轉變及與過去的連續性 159 天安門:從宏觀歷史與微觀行動的角度看 • 最壞的可能與最後的希望 • 國家與社會關係在近代中國的歷史形成 • 文革後國家與社會關係之變化及其問題 • 民間公共空間與官方媒介系統的各行其事 • 黨內政治遊戲規則與權力同心圓 • 黨內改革派妥協努力之失敗 • 學運的激進化與中國的兩極化 • 重謀國家與社會的和解:政治轉型與道德贖救之路 237 後記:從傳統權威政治系統到現代全能主義政治系統 • 引言 • 社會經濟的變遷與翻天覆地的政治轉型 • 理性選擇論與研究中國革命和政治轉型 • 社會結構所容許的範圍以內的理性選擇 • 戰略上的理性選擇 • 理性選擇的創新性、系統性與戰略互動性 • 全能主義:學術上的名詞,政治上的含義 • 全面危機,社會革命,全能主義:一個提綱性的初步解釋 • 天安門事件的分析:從宏觀結構到微觀個人選擇與行動的兩條?索 • 歷史的變化與延續 305 作者的話 307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鄒讜( 1918 - 1999 ) 美籍華裔政治學家。廣東大埔人。生於廣州,國民黨元老鄒魯(海濱)之子。 1940 年畢業於西南聯大。 1946 年在芝加哥大學政治科學系就讀。 1951 年獲得芝加哥大學政治學博士學位。此後一直任教該校, 1988 年退休。曾擔任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理事和中國社會科學院名譽高級研究員,北京大學名譽教授。 <內文試閱> 序言 甘 陽 鄒讜教授的《二十世紀中國政治:從宏觀歷史與微觀行動的角度看》一書即將與讀者見面。鄒先生命我為該書略作引言,我竟不揣淺陋而冒然應命,蓋因為我深願向海內外讀者廣為推薦此書,尤其對那些關心中國政治發展、關心建設民主的制度和規範的朋友們,此書乃不可不讀。 鄒先生這部著作包括後記共由十章組成。儘管各章並非寫於同一時間,所處理的具體問題也不盡相同,但它們可以說都是圍繞?鄒先生經年累月思考的一個中心問題而展開的,這就是:中國政治如何「向民主過渡」 (transition to democracy) 。不消說,這也正是許許多多人所共同關心的時代性大課題。但鄒先生的不同之處在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