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凝視:收藏的理性與感性
揭開此生最愛的古董收藏盒,橫跨千年的感動。 精選藏品中最美的四十餘件古董,一百多幅精美照片, 二十多年的收藏之旅,作者寫下凝視寶物的美麗體驗。 她說「性癡則志凝,古董是先民的藝術結晶。它記載著先民在時空長流裏對天、對人和對地的生命義涵。」 器物之美,在於蘊藏了歷史的沉澱與當代的美感,在萬千物品中,作者挑選出以美感為前提的收藏之物,在時代的流光中,典藏著古典的美學,看似顛沛脆弱的她們,卻凝聚出靜默不語的深沉力量,守護著時代的日月移徙,化成流轉的華光給現代的我們。 作者以收藏家之眼,寫下她和寶物相遇的有趣故事,帶領我們與中國璀璨文明下誕生的器物相逢,以生動活潑的文筆讓我們認識漢宋元明清,無名工匠創造出的工藝之美,至今仍絕無僅有。以及中國文人對收藏的喜愛,進而留給世人窺見的時代之美。 每篇文章除了書寫出作者情感性的看見,也理性專業分析如何判斷寶物的真假,與時間的斷定,幫寶物說話。 當今社會,收藏已經是投資選項,這項投資活動涉及的風險相當高,收藏市場也比其他投資活動來得諱莫若深。當大家以似是而非的觀點來判斷古物的真假,作者在書中提出個人的收藏態度,「收藏是因為對古董那份美的感動。」「對收藏家而言是一種文化記憶,古玩的意義不只有表面的金錢數字,應該涵蓋了歷史和美學。」如此方不會迷失在如夢似幻,亦真亦假的收藏市場中。 正如作者所言,這本書寫下她二十多年來的收藏經驗,非關投資的面向,只以單純的心思,書寫對古董的愛好及緣份。也分享她對古董本身「尋它來歷,知其前身」的努力。如果讀者是藝術投資人,相信專注於收藏品項的知識學習,也是獲取利潤和追求樂趣的根本。這本書也分享作者追求知識的邏輯和方式。 收藏是懷古,收藏家的凝視是一種深度的看見,綜合感性與理性的看見。學習收藏家之眼,或許是浮光掠影滑動螢幕時,一種深層專注的生活時光。 ★名人推薦: 李宗焜、林志玲、溫筱鴻、楊照 收藏需要相當的財力跟眼力,慧如很幸運地同時具備這樣的條件,加上她困知勉行的努力,終於積漸有成。她從身體力行中,所培養的鑑賞能力和專業知識是非常驚人的;尤其對「美」的獨特詮釋和眼光,更與一般只當古董或投資牟利的態度大相逕庭。然而,最最重要的,是慧如從中得到樂趣,從研究瞭解中獲得快樂,而不僅僅只是得到一件器物而已,更大異於損益盈虧的計較。當這些文物變成朋友,變成家人,不論物我相得或相忘,它是莊周或蝴蝶就一點都不重要了。——李宗焜(中研院史語所文物陳列館館長) ★內文試閱: 大明宣德年製銅爐 (它的莊重讓人心存淨化,仰之彌堅) 李伯伯是我家的恩人,據說他救了父親一命。我的名字和外號「尤勃連納」都是拜他之賜,他把我名字取得封建我沒有意見,重男輕女的父親應該也高明不到那裏去。但只因我這個女孩子到了四歲,頭上還是光光無毛,就取個光頭男星的外號來取笑,這就讓我反感有理。 李伯伯是個高度遠視眼,鏡片下放大的眼睛修飾了過於嚴肅的臉孔,每當他逼迫我背英文單字時,我只能望著他卡通般的大眼睛,才能勉強克服被壓迫感,對有聽力音準障礙和無法捲舌的我而言,學習另一國語言簡直就是酷刑。更何況他要把精通的六國語言,全部教授給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