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囊大全集(地之卷)

0 / 0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9789863165989
  • 出版日期:2015/01/07
<內容簡介> 耍弄權術的智囊 夏禹仿效堯舜邁步,潛移默化父傳師導;三人都說老虎要來,來人嚇得跳牆便跑;權術是不講禮儀的,唯要防止敵人殘暴,荒誕與誠實相伴隨,正計與奇謀欲比高;你看那腐儒真可笑,不通世故胡亂說教。因此,輯有《耍弄權術的智囊》一卷。 大信不信 孔子住在陳國的時候,外出時路過蒲國,恰好碰到公叔氏在蒲叛亂。蒲人阻攔孔子,對他說:「你答應不去衛國,我們才能放你走。」於是,孔子只好與蒲人訂了不去衛國的盟約。不過,孔子出了城的東門,就馬上往衛國方向趕車。孔子的弟子子貢問:「訂的盟約能違背嗎?」孔子答:「被迫訂的盟約,連神也不會聽的。」 就是說,最守信用的人,是不受「城下之盟」的約束的。 智囊 德高望重的孔子,一方面跟造反的公叔氏訂立城下之盟,一方面又違背了自己的誓言而前往衛國,難道不是出爾反爾嗎?其實,孔子是知權達變的聖人。訂立城下之盟,是迫於兇險的形勢;違背城下之盟,是恪守正義的原則。對好人講誠信,是正當的,對惡人講誠信,難道不是為狼謀食,為虎添翼嗎? 孔子曾經說過:「人無信而不立。」就是說明失信於人,不講信用,則萬事不成。政府不誠信,政府與人民的關係就會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社會矛盾激化,階級鬥爭加劇;商人不誠信,就會以假亂真,坑害消費者;朋友不誠信,就會自私自利,以自我為中心,小肚雞腸。可見誠實守信是一種強大的精神動力。現實生活中,人的言行舉止時時刻刻都要堅持誠實守信的基本準則。 宋太宗反對逼供信 宋太宗即位不久,有一個乞丐到京城某街某富戶家,登門討錢。因討錢沒得到滿足,在街上大罵了起來。來圍觀的眾人,沒有不對乞丐怨忿的。在人叢中忽然有個軍尉跳出,刺死乞丐後扔下刺刀就逃走了。他來勢很猛,行動迅速,嚇得沒人敢加以詢問。管街道的士卒把這件事寫成狀子報給有司,並以刀作為物證。有司判這富戶為殺人罪,已經定了案而且把戶主投在獄中。 宋太宗聽說此案後,問有司:「富戶服罪嗎?」有司答:「服了!」太宗要刀看了看對有司說:「這是我的刀啊!死的那個乞丐是我殺的,為什麼要冤枉人?由此可以知道,嚴刑鞭打之下,什麼罪不能供認呢?陷入於羅網之中、刀鉗之下,也不一定都是黑暗污濁的世道才有的。」於是,宋太宗懲罰了斷案有失的人,而釋放了富戶,並下詔諭示書眾官,從此以後審訊斷案應當謹慎,不得濫用刑罰搞逼供。 智囊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法律面前,評判事物對錯、是否觸犯法律的關鍵是有無證據。審訊斷案的時候,應當謹慎,不可濫用刑罰搞逼供。 世界上各個國家,都在一定程度上承認口供的作用,並非完全承認。在西方,有些案件,如辯訴交易案件,就承認口供,但大前提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願。法律規定口供是證據的一種,嚴禁行刑逼供,反對強迫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做出口供。但在現實的辦案中,行刑逼供成為一個頑症,這主要是歷史的原因,也有現實的原因,如辦案中的科技力量不足、破案時間緊迫等,所以要下大力氣解決。 ★本書特色: 此書是根據《智囊補》編譯的,《智囊補》是明末文學大師馮夢龍先生晚年嘔心瀝血編纂的一部反映古人巧妙運用聰明才智來排憂解難、克敵制勝的處世奇書,也是中國文化史上一部搜羅宏富、篇幅龐大的智謀錦囊。

    還沒有人寫書評喔,快來寫第一篇書評吧!

會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