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大師的16堂課

5 / 1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9789863520917
  • 出版日期:2014/09/21
<內容簡介> 一本拂拭心靈塵埃的智慧讀本 一冊助你修身立命的塵世經書 人生如何得自在?生命如何得逍遙? 一場與智者高人的對話,一次對自我靈魂的審視! 為什麼生活中錦衣玉食,卻難掩心靈的躁動不安? 為什麼事業上節節攀升,卻難抵身旁的是非糾纏? 集佛學精粹,解佛典精髓,悟佛理精微, 學習南懷瑾的十六堂佛學課, 聆聽來自佛門淨土的般若智慧, 教你在一呼一吸之間領略人生的真諦。 南懷瑾(1918~2012) 浙江溫州樂清人。自幼接受傳統私塾的嚴格教育,及至少年時期,已遍讀諸子百家,兼及拳術、劍道等各種功夫。同時苦心研習文學書法,詩詞曲賦,天文曆法諸學。1943年入峨眉山大坪寺閉關修持。1945年遠走康藏,得到貢嘎活佛等多位著名活佛高僧的真傳,被承認為密宗上師。1949年隨國民黨來台,執教於臺灣文化大學、輔仁大學,一度名列「臺灣十大最有影響的人物」。 ★本書特色: ◎總結南懷瑾先生的學術理論和研究成果,向讀者介紹一個關於中國傳統文化、中國佛學文化的廣闊世界。 ◎其內容深入淺出、觸類旁通,文筆流暢,讀者在輕鬆閱讀的同時,可以獲得無窮的智慧感悟。 ◎南懷瑾精研儒、釋、道,將中國文化各種思想融會貫通,可謂一代宗師。在他眼裏的佛學教義為何?又可以為我們提供什麼樣的人生指引?看完本書即有答案。 ★目錄: 第一課 慈悲心是修行的根本 第二課 佛在平凡人間 第三課 人生在世,只為「執念」而苦 第四課 忍耐一切不如意 第五課 不過於追求圓滿 第六課 學佛是為了修心 第七課 放下得自在 第八課 做人做佛兩不誤 第九課 在福報好的時候慢慢用 第十課 心如明鏡,不惹塵埃 第十一課 只有學問,沒有門派 第十二課 自由自在佛,逍遙人世間 第十三課 不滿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第十四課 真正的信仰是心靈的恭敬 第十五課 解脫和悟道 第十六課 參透生死,生命只在呼吸間 <作者簡介> 張笑恒 暢銷書作家。其豐富的個人閱歷、縝密細膩的筆法和一針見血的筆觸,總能給讀者帶來欲罷不能、直呼過癮的閱讀體驗。目前已經出版了《北大哲學課》《北大人文課》《季羨林大師的人生哲理課》《南懷瑾大師的廿四堂國學課》《李叔同大師的人生歷練課》等。 ★內文試閱: 第一課 慈悲心是修行的根本 1.佛本多情 古人云:「不俗即仙骨,多情乃佛心。」 南懷瑾先生說:「一個人不俗氣很難,能夠脫離了俗氣,就是不俗,不俗就是神仙。菩薩則犧牲自我,利益一切眾生。所以說,世界上最多情的人是佛,是菩薩,也就是覺悟有情。」 南懷瑾的一位老師自己沒有兒子,看到自己的朋友生了一個兒子,非常高興,激動得眼淚都掉下來了。 南懷瑾看到後說:「老師,您還沒有看開啊!」 老師抓住南懷瑾的手說:「你認為我不應該動情?」 「對呀!」南懷瑾理所當然地回答。 老師又問他:「你讀過《中庸》沒有?你背背看!」 於是,南懷瑾就把《中庸》背了一遍,當他背到「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的時候,突然停了下來。 老師說:「怎麼不背下去?」 南懷瑾回答說:「老師,我已經明白了。」 老師欣慰地笑了笑。 南懷瑾後來回憶說:「背到這裏,我已經挨了一棒了。吃棒子,可不是拿棍子在頭上敲。下一句:『發而皆中節,謂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聖人也有情啊!菩薩大慈大悲就是多情人,怎麼說

    還沒有人寫書評喔,快來寫第一篇書評吧!

會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