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鏡.出境 :蔡明亮的影像藝術與跨界實踐
<內容簡介> 《入鏡|出境:蔡明亮的影像藝術與跨界實踐》是第一本剖析蔡明亮的劇情影片及其影像裝置的中文專著。本書透過導論、三大章節及結論闡釋蔡氏涉及各種影像試驗、空間變換,乃及創作者身分轉型的論題:(一)從電視界進入電影界、(二)影片從寫實主義到造形美學的轉變、(三)從電影跨界到當代藝術、(四)從電影院到美術館的連結、(五)從電影導演到藝術家身分的互連,藉此凸顯電影作為一種以時間為基礎的動態影像、跨界實踐及藝術性等命題的當代關係。書中〈訪問蔡明亮〉分項針對導演從出道迄今,各個時期的影像創作,及電影作為大眾文化、高雅藝術與當代藝術範式等議題進行深入訪問。本書希冀指出蔡明亮作品的獨樹一格,在於始終堅持不懈地於各種影像邊界與藝術場域上展演著,且同時歷經了電影現代主義美學觀、電影之死、影像藝術洗禮等層層考驗。他的作品給予我們的啟示,不只體現這位當代導演藝術家的創意、魄力與勇氣,更是他如何讓電影不斷地朝向多重、變革及擴延的新生態勢發展的決心與精神。 ★本書特色: 入鏡之際也是出境之時,進出進入之間,電影幻化新生,蔡明亮的影像生命,無限寬廣 ★名人推薦: 蔡明亮導演、北師美術館林曼麗館長、臺北市立美術館黃海鳴館長、高雄市立美術館謝佩霓館長、臺北當代美術館石瑞仁館長、關渡美術館王俊傑館長、財團法人國家電影中心林文淇執行長、高雄市電影館劉秀英館長、臺大外文系張小虹教授、香港浸會大學電影學院葉月瑜教授 聯合推薦 「我想起月下,我想起花前, 多少的往事,留在我心田。 一半是辛酸,一半是甜蜜, 一年又一年,長教我留戀。」 這是蔡明亮《不散》結尾歌曲《留戀》的歌詞。不散所以留戀,留戀所以不散。不散和留戀,誰先誰後?因果排列套層不息,物換星移,深情未了,這是孫松榮對蔡明亮影像藝術的留戀與執迷。蔡明亮的作品太迷人:可俗可雅,可深可淺,簡單中見雋理;這些對稱都在孫松榮的文字中逐一顯露。我很喜歡讀孫松榮對蔡明亮的留戀,每篇文章都是作者對藝術家的深情致敬;每段分析都是作者對當代藝術的深刻體驗。蔡明亮的藝術在松榮的筆麾下,再次讓你開眼。 ~葉月瑜教授(香港浸會大學電影學院) 《入鏡╱出境》視電影為運動影音的造形事件,成功創造出電影與繪畫、劇場、裝置、錄像的「跨藝術」連結,精準鋪陳蔡明亮電影從寫實影像到造形影像嶄新而殊異的流變過程,給出了當代蔡明亮研究最亮眼奪目的里程碑。 ~張小虹教授(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 我的電影態度讓藝術界發現了我,繼而藝術家與策展人將我帶到跨界的領域。自己的電影創作概念與當代藝術很契合,彼此相輔相成,這讓沒有退路的電影找到了一個新的出口,一個自由的通路因此被打開了:電影可以發生在美術館。 ~蔡明亮導演 ★目錄: 繁體中文版序文 導論 第一章 電影寫實主義美學的擴延 「新電影」與蔡明亮 身體-影像 造形-影像 多重疊合的影像脈動 第二章 電影死而復生的還魂術 電影迷戀 迥異的匯聚與跨越 「後電影」的影像動能 延展空間的「後媒介」 新姿態與新創製 第三章 記憶電影的當代部署 記憶的當代影像術 作者論的貫徹 流動的藝術範式 新異質生命的能量 結論 訪問蔡明亮 蔡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