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性(究竟一乘寶性論)十講

0 / 0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9789881819154
  • 出版日期:2014/07/15
<內容簡介> 在1985年春,應秋吉尼瑪仁波切的請求,於尼泊爾波達那大佛塔旁創古寺,為具信西方佛子開示此部彌勒大論,詳細講授七金剛句: 佛、法、僧、佛性、證悟、功德、事業 本書為此殊勝難得之開示的語錄,已成為許多上師在講授《究竟一乘寶性論》時的指定閱讀書籍。 讓本書帶您一窺無上清淨、自在、妙樂、恆常之證悟本質,從知識層面去認識佛性,衷心讚嘆、起信、嚮往,而發願成就佛果以利益無邊眾生。 為什麼眾生本具佛性?《寶性論》說: 因正等覺法身遍在, 因真如本性無差別, 因有情原本即具有, 故眾皆永具佛本質。 其他宗教信仰系統大多把修行的最終成果當作是得到某種源自於外的成就,佛教觀點則非如此。由於法身遍在,全然證悟的最終成果一直存於眾生自身之內。全然證悟的三身──法身、報身及化身──源自於我們自身,而不是自身之外的任何地方。達到證悟時,報身及化身將由法身自然化現。 想認識佛性嗎?開啟佛性的種子,不妨從閱讀本書開始… ★目錄: 英文版序 ── 秋吉寧瑪仁波切   第一章 《究竟一乘寶性論》簡介   《究竟一乘寶性論》簡介   彌勒菩薩   無著聖者   彌勒五論   禮敬文   「嚷通」及「賢通」系統 第二章 七金剛論題   佛   法   僧   佛性   證悟   功德   事業   第三章 佛   非造作   任運而顯   非依外因而悟   具大智慧   具大慈悲   具大能力   問答   第四章 法   陳述之法(教法)   證悟之法(證法)   滅諦功德   道諦功德   問答   第五章 僧   僧為因位皈依   僧為果位皈依   智慧三功德   解脫三功德   問答   第六章 佛性   眾生皆具有佛性   佛性十義   佛性九喻   佛性九喻明義   佛性法教的次第   開示佛性的五種理由   問答   第七章 證悟   本性   因   果   作用   功德   示現   恆常   不可思議   問答   第八章 功德   自在的功德   圓熟的功德   問答   第九章 事業   任運自然的佛行事業   無間的佛行事業   事業九喻   問答   結語 聞思《寶性論》的功德   附錄 《究竟一乘寶性論》〈卷一〉   辭彙   書目   <作者簡介> 堪千‧創古仁波切Khenchen Thrangu Rinpoche 尊貴的第九世堪千‧創古仁波切,是尊勝的 第十七世大寶法王噶瑪巴鄔金欽列多傑的總經教師,曾任噶瑪噶舉四大法子的導師,是噶舉傳承當代一大禪師暨學者。1968年時榮獲格西學位,學養、修證、講學、著述,無不圓滿,是藏傳佛教寧瑪、噶舉、格魯及薩迦四大教派一致推崇的大師。 仁波切誕生於西元1933年,二歲時由第十六世大寶法王噶瑪巴和廣定大司徒認證為第九世創古仁波切。過去幾十年以來,仁波切致力於弘法利生的佛行事業,建寺興學,灌頂講學,不遺餘力。至今,仁波切依然每年巡迴世界各地弘法,蒙受正法甘露的弟子多不勝數。

    還沒有人寫書評喔,快來寫第一篇書評吧!

會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