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宗通第八輯
三界唯心,萬法唯識,是成佛之修證內容,是諸地菩薩之所修;般若則是成佛之道(實證三界唯心、萬法唯識)的入門,若未證悟實相般若,即無成佛之可能,必將永在外門廣行菩薩六度,永在凡夫位中。然而實相般若的發起,全賴實證萬法的實相;若欲證知萬法的真相,則必須探究萬法之所從來,則須實證自心如來─金剛心如來藏,然後現觀這個金剛心的金剛性、真實性、如如性、清淨性、涅槃性、能生萬法的自性性、本住性,名為證真如;進而現觀三界六道唯是此金剛心所成,人間萬法須藉八識心王和合運作方能現起。如是實證《華嚴經》的「三界唯心、萬法唯識」以後,由此等現觀而發起實相般若智慧,繼續進修第十住位的如幻觀、第十行位的陽焰觀、第十迴向位的如夢觀,再生起增上意樂而勇發十無盡願,方能滿足三賢位的實證,轉入初地;自知成佛之道而無偏倚,從此按部就班、次第進修乃至成佛。第八識自心如來是般若智慧之所依,般若智慧的修證則要從實證金剛心自心如來開始;《金剛經》則是解說自心如來之經典,是一切三賢位菩薩所應進修之實相般若經典。這一套書,是將平實導師宣講的《金剛經宗通》內容,整理成文字而流通之;書中所說義理,迥異古今諸家依文解義之說,指出大乘見道方向與理路,有益於禪宗學人求開悟見道,及轉入內門廣修六度萬行。講述完畢後將擇期陸續結集出版。全書共9輯。 ★內文試閱: ‧摘文 接下來引述《佛祖綱目》卷三:【世尊因靈山會上五千比丘得四禪定、具五神通,未得法忍;以宿命智通,各各自見殺父、害母及諸重罪,於自心內各各懷疑,於甚深法不能證入;於是文殊承佛神力,遂手握利劍,持逼如來。世尊乃謂文殊曰:「住!住!不應作逆,勿得害『吾』。『吾』必被害,為善被害。文殊師利!爾從本已來無有我、人,但以內心見有我、人,內心起時,『我』必被害,即名為害。」於是五百比丘自悟本心,如夢如幻;於夢幻中無有我、人乃至能生、所生、父、母。於是五百比丘同讚嘆曰:「文殊大智士,深達法源底;自手握利劍,持逼如來身。如劍佛亦爾,一相無有二;無相無所生,是中云何殺?」】真的不知道要怎麼殺啦! 有一天 世尊因為靈山會上說法的時候,看見五千位比丘(編案:依據所引經文應為五百比丘,疑為手民之誤)已經證得第四禪了,而且也發起了五神通了,可是他們一直都沒有辦法開悟,不曉得大乘的三三昧是什麼內容;因為他們還沒有找到金剛心如來藏,所以「未得法忍」。這五千比丘因為有四禪也有五神通,所以就使用宿命智通觀察往昔多劫以前的事情,想要找出自己為何有障道因緣,導致今生已得四禪及五神通了,竟然還無法開悟實相妙法以致不能得忍。宿命通為什麼又叫作宿命智?因為這也是一種智慧,以禪定為支持而發起能知宿命的智慧;是藉禪定力而經由智慧的了知發起神通,所以叫作宿命智通。這五千比丘以宿命通,各個看見自己在往昔多劫之中或者是殺父、或者是害母、或者有犯重罪;由於每一個人各自都有過去世所犯的重罪,所以自心之中就對自己無法起信,覺得自己是不可能開悟般若的愚人。因為這個緣故,所以對於大乘法就無法悟入。 這個時候 文殊菩薩,由於 佛陀給他一個念頭,叫他要作一件事情;所以他就拿起一把劍,指向 佛陀一直進逼過來。各寺院彫刻的 文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