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壇經新繹:圓融淡定的生命智慧

5 / 1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9789573271994
  • 出版日期:2013/06/01
六祖惠能是中國佛教發展史上一位重要的關鍵人物,也是中國佛教史上影響最大的宗派禪宗的創始人。《六祖壇經》是惠能演講佛法的紀錄,字義淺顯,言簡意賅,句子簡短,容易記誦,仔細體會,能帶來智慧和見識;偈語文字優美雋永、意義深遠,更是值得一再誦讀涵詠。 本書從禪宗的創始傳說說起,介紹《六祖壇經》的傳本,以及六祖惠能的生平行跡、學佛求法和宣講《壇經》的經過。按內容文氣將全書新編為六十章,分段校注詮譯,解讀詳盡,論說分明,是了解佛法的重要文學作品。 《六祖壇經》由小故事說明大道理,放下欲望,自然能得到身心的清靜,生命因而活得更自在快樂! ★名人推薦: 這是一本精細校勘的《六祖壇經》,讀者不但可以掌握經典的原貌和豐富的相關知識,更可以從淺白易懂的直譯中,領會禪的智慧。 ——生活教育家 鄭石岩 推薦 ★內文試閱: .摘文 第十章 惠能作偈 有一童子於碓坊邊過,唱誦此偈。惠能一聞,知未見性,即識大意。能問童子:「適來誦者,是何言偈?」 童子答能曰:「你不知,大師言生死事大,欲傳衣法,令門人等各作一偈,來呈吾看,悟大意,即付衣法,稟為六代祖。有一上座名神秀,忽於南廊下書無相偈一首,五祖令諸門人盡誦。悟此偈者即見自性,依此修行,即得出離。」 惠能答曰:「我此踏碓八箇餘月,未至堂前。望上人引惠能至南廊下,見此偈禮拜。亦願誦取,結來生緣,願生佛地。」 童子引能至南廊。能即禮拜此偈。為不識字,請一人讀。惠能聞已,即識大意。惠能亦作一偈,又請得一解書人於西間壁上題著,呈自本心。不識本心,學法無益,識心見性,即悟大意。惠能偈曰: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無臺。 佛性常清淨,何處有塵埃。 又偈曰: 心是菩提樹,身為明鏡臺。 明鏡本清淨,何處染塵埃。 院內徒眾見能作此偈,盡怪。惠能卻入碓坊。 〔直譯〕 有一個年輕的修行者,從舂米的磨坊旁邊經過,口中高聲唱誦這首偈語。惠能一聽,知道作者還沒有悟見自己的本性,而且馬上就了解偈語的大概內容。 惠能問年輕修行者:「剛才你所唱誦的,是誰說的偈語?」 年輕修行者回答惠能說:「你有所不知。弘忍大師說生死是人生大事,想要傳授袈裟心法,命令所有門人等等,各作一首偈句,『來呈給我看』。有悟得禪法要旨的,就傳給他袈裟心法,稟承為禪宗第六代祖師。 「有一個上座弟子名叫神秀的,忽然在南廊下題了無相偈一首。五祖命令所有的門人都要誦念,能夠領會這首偈語,就能夠悟見自己的本性,依照這首偈句修行,就可以解脫生死的輪迴。」 惠能回答說:「我在這裡踏碓八個多月,從來沒有到過禪堂前面。希望上人您帶領我惠能到南廊下,去看這首偈語禮拜它。我也願意誦念記取,結下輩子的因緣,希望往生佛國的淨土。」 年輕修行者帶領惠能到南廊下。惠能立刻禮拜這首偈句。因為不認識字,請一個人讀誦。惠能聽了,馬上了解要旨。惠能也作了一首偈句,又請了一個懂得提筆寫字的人,在西邊的廊壁間題寫上去,呈現自己見自本心的心得。 不識得自己的本心,縱使學習禪法也沒有好處;能夠識得本心,見自本性,就能夠領悟禪宗的要旨。 惠能的偈句是這樣說的: 覺悟的菩提本來沒有樹木, 清明的鏡子也不會有鏡臺。 本來的心性即常清清淨淨, 哪裡會有沾染

    還沒有人寫書評喔,快來寫第一篇書評吧!

會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