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平解選篇(盒裝)
<內容簡介> 非如傳統以為,《論語》只是一無編排之語句彙集,而是一對儒學道理嚴密而體系性之論述與整理。既深邃地窮究人類存在之道,亦盡對人平實而正面之教誨。本書解說〈學而〉、〈為政〉、〈八佾〉、〈里仁〉、〈公冶長〉、〈雍也〉、〈述而〉、〈泰伯〉、〈子罕〉、〈陽貨〉十篇;十篇所包含之道理分別為:人類之道、人與作為之真實、共體之道、仁與君子兩本然之德行、社會之價?觀、中庸之道、人生命之道、德行之意義、個體自我之道、及人類之虛假性。 從《論語》,我們既見對中國古代道理之完整整理,亦見中國道理溫和而平實之真實;既能放之四海為準繩,亦不離人性與人之平凡,非以為求索超越價?始是。此《論語》思想 永恆之意義。 ★目錄: 序 說明 《論語》的構成與體系 一、《論語》之承傳、其真偽及《論語》原本之還原 二、《論語》之編者 三、《論語》篇名之分析 四、《論語》體例略論 五、結語 學而:道(人道)之總綱 一、人格真實之道 二、存在與人倫之道 三、為人為事之道 四、求得與繼承之道 五、人類存在理想與境況之道 六、〈學而〉之終結:成人與知人之努力 為政:論人之真實性 一、人存在向度之真實性 二、從孝道見人為他人時之真實性 三、對人之知時之真實 四、人自身之真實性 五、人在面對真實時之真實性 六、「人」本身之真實性 七、真實性之終極 八、人道真理之承繼與行廢問題 八佾:禮樂人文之道 一、禮之本質一:禮樂之正與亂 二、禮之本質二:禮之本或先決條件 三、禮之本質三:禮之目的或意義 四、文之美及禮文執行時之條件 五、儀文之禮(祭祀)之意義與真實 六、日用之禮之一:對事之禮 七、日用之禮之二:對人之禮 【附論一:禮三方面之總結】 【附論二:孔子對藝術評論之方法】 八、知識、財富及權力三者對禮壞亂之問題 九、論樂:存在之終極及創制之文 十、結語:上位者之於禮之行 里仁:論仁與君子 一、論作為存在之道之「仁」 二、論君子人之真實 三、向外(處世之對人對事)時君子其人之真實 四、事人之君子其人之真實 五、為事之君子其人之真實 公冶長:論社會與世俗存在 一、有關社會地位與貴賤 二、社會對人評價之方面 三、論強之真偽 四、論人受人喜愛及尊敬之原因 五、論智之真偽 六、論善良之真偽 七、論從社會一般言,人自己之真偽 雍也:論中庸之道 一、中庸前論 二、論中道 三、論庸道之一:對微薄重視之態度 四、論庸道之二:對人所視為可貴者之捨棄 五、論對中庸錯誤之理解 六、論在世中中庸之世態 七、人中庸之道 八、存在中庸之道 九、德行中庸之道 十、中庸總結 述而:人生命之道 一、生命與生活道理之總論 二、論人之「心志」、「反省或自覺能力」,及「情感」這自身生命之三方面 三、人在世存在中生命之三方面:處世原則、對世間事物之反應,及成敗得失之心境 四、個人生命自身之事:生命之上昇或上進、生命力、生命面對世界之正面性 五、人在其生命中對所屬及所欲之道 六、人所可能之主動性與獨立性【生命最高之主體性】 七、人對自己生命成就之態度【生命最高之客體性】 八、總論心與生命之無待與無求【生命與存有之四維】 泰伯:論德行 一、德行總論 二、人從自身言之德行 三、人從與對象言之德行 四、君王之德行 子罕:論自我並兼論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