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道德底形上學之基礎》是德國哲學家康德第一部倫理學專著,與《實踐理性批判》、《道德底形上學》二書同為他最主要的倫理學著作。
他為了確定道德底本質,在此書中開創一門「道德底形上學」。他一方面對一般人底道德意識作深入的反省分析,發現其最高原則為「自律」。
另一方面,他又提出一套獨特的論證策略,以證成道德法則。在西方倫理學底發展中,此書具有獨一無二的地位,因為他藉著開創自律倫理學,而扭轉了整個西方倫理學底思考方向。
這種思考方式底突破對西方近代文化的影響極為深遠,被西方學者譽為「倫理學中的哥白尼革命」。
【作者介紹】
康德(Immanuel Kant)
1724年生於東普魯士科尼希貝爾格(Konigsberg),1804年逝世於該城。他於1740年就讀於科尼希貝爾格大學,1746年至1755年迫於生計而終止學業,擔任家庭教師。1755年他在科尼希貝爾格大學完成學業後,留校任教,直到1797年因年老力衰,才終止授課。在哲學方面,他繼承啟蒙哲學之傳統,綜合歐陸理性論與英國經驗論,形成其批判哲學,開啟從菲希特到黑格爾的德國理念論;就其原創力及影響力而言,誠為近代西方哲學家第一人。其主要著作有《純粹理性批判》、《實踐理性批判》、《判斷力批判》、《道德底形上學之基礎》、《道德底形上學》、《單在理性界限內的宗教》、《未來形上學之序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