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線大新聞:伊拉克戰爭未曾曝光的內幕

0 / 0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9789866958106
<內容簡介> 書中有15篇文章,分別由不同的記者撰寫。 他們有的隨著美軍行動,有的單獨採訪,也有的從開戰前就一直待在巴格達。 他們分別以不同的角度來描述這場戰爭,有的著重在戰爭場面的鋪陳,如第一章 “重金屬武士”,該文作者隨著美國第3步兵師的某單位,由納賈夫與卡巴拉一線 往巴格達挺進,途中遭遇沙塵暴,此時世界最強的部隊也變得英雄無用武之地, 連最依賴的全球衛星定位系統都失效,只能靠著便宜手錶上的指南針找方向。 也有描述戰爭的慘況,如第二章“連帶損失”,該文作者自己也成為戰爭的受害者, 因為美軍坦克在進巴格達時對著國際記者所住的巴勒斯坦飯店發射了一枚砲彈, 造成作者受傷及2名媒體同業的死亡。 當然,眾所注目的美國女兵傑西卡的獲救事件,也在第八章“杜哈:事實的平台” 有了深入的報導,但記者呈現的是本書的主題之一,即宣傳與反宣傳間的論辨。 美國國防部在伊拉克戰爭中相當程度的運用了宣傳戰,相對的是伊拉克新聞部長 薩哈夫在電視上似是而非的講話。 交戰雙方不斷在新聞發佈上較勁,第九章“腳本裡沒有的”便以恩夸瑟港一役為例, 點出美國與伊拉克雙方積極想要製造已經攻下或成功保有該港的印象,這是宣傳戰的實際案例之一。 由於與美國陸軍或海軍陸戰隊一起同行,路透社記者仔細地觀察到美國士兵的情緒變化, 從一開始的生疏恐懼,到後來的得意洋洋,都在不同的篇章有生動的描述,這種近身觀察, 讓讀者對參戰的美國士兵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 當然,美軍剛開始會有恐懼,主因是因為害怕海珊會使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雖然最後並沒有發生,但也讓美軍經歷了好幾場虛驚,這在第一章“重金屬武士” 和第十章“左右夾擊作戰”有生動的描述。 另外,路透社記者也以阿拉伯的觀點來看這場戰爭,其中包括一般伊拉克人的反應和 阿拉伯其他國家的反應(參看第七章“阿拉伯人的觀點”),也採訪了伊拉克境內的庫德族 (第十一章“庫德族在北伊拉克的報復”)和伊朗反叛組織(第十四章“從在劍橋喝卡布契諾到決心復仇”)。 ★本書特色: 《火線大新聞》有著生動的描述﹑高戲劇張力的照片及資訊豐富的地圖和圖表, 對於伊拉克戰爭如何開展,提供了新的洞見,更將一些引入注目的動人時刻重現, 範圍從巴格達到沙漠戰場。 本書突顯戰爭的人性面,將海軍陸戰隊挺進巴格達途中的情緒轉變記錄下來, 從一開始的恐懼到後來的洋洋得意。 細膩的描寫讓人瞭解聽到敵軍砲火、倉皇間穿上化學防護衣及被沙塵暴嗆到的滋味是如何。

    還沒有人寫書評喔,快來寫第一篇書評吧!

會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