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拔弩張的盟友:太平洋戰爭期間的中美軍事合作關係(1941-1945)(精裝)

0 / 0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9789860277050
<內容簡介> 太平洋戰爭中的兩個盟友:中國和美國 兩者之間的關係, 既有密切合作,又有尖銳衝突, 為何? 本書根據大量資料, 為讀者提供一個與傳統史學迥然不同的視野 太平洋戰爭爆發和中美建立軍事同盟關係徹底改變了中華民族的命運。 因為它不但是中國在整個歷史上第一次和西方強國締結實質性的政治軍事合作關係, 而且它在抗日戰爭的最後四年中, 使中國從一個在生死邊沿掙扎的次殖民地國家躍升為世界四強之一。 這個巨變如何產生? 其過程有何特色? 中美兩國處理同盟關係的基本態度有何不同? 它們之間的互動行為對於同盟關係的效率產生何種影響? 針對這些重要問題,本書的目的是在以大量中英文原始資料為依據, 全面性檢驗過去歷史論著的正確性,進而提出與傳統史學迥然不同的敘述, 分析和詮釋,促請讀者對這一段重要歷史進行嶄新的思考。 ★目錄: 序 前言:珍珠港事變前中國之縮影 壹、中國外交處境 貳、國內情況 ?、蔣介石作為中國領袖的真相與幻象 第一章 太平洋戰爭爆發及中國的反應 第二章 派一位美國將軍到中國戰場 第三章 第一次緬甸戰爭:1942年3-4月——同盟國軍事合作的困難 第四章 第一次緬甸戰爭:1942年5-6月——慘敗及其影響 第五章 中美關係危機迭起:1942年6-7月 第六章 居里的和解之旅:1942年7-8月 第七章 計劃第二次緬甸戰爭:1942年6月到1943年6月 第八章 虛幻的樂觀和實質的衝突:1943年6月-1944年6月 第九章 第二次緬甸戰爭(1943年冬─1944年秋)及其影響 第十章 美國爭取對全部中國軍隊的指揮權 第十一章 蔣介石和史迪威最後的攤牌 第十二章 魏德邁的新途徑——並非太少,確實太遲 第十三章 結論 <作者簡介> 齊錫生 臺灣東海大學畢業,美國芝加哥大學博士。1967年開始在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校區)教書,1990年到香港,參與香港科技大學建校工作並任教。教學研究興趣包括國際關係理論,美國外交,和中國近當代內政外交問題。年青時業餘愛好包括做木工,修房子,修汽車,爬山,射擊等。老來還希望能夠學會彈鋼琴和說西班牙話。目前仍在做學生。

    還沒有人寫書評喔,快來寫第一篇書評吧!

會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