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門(平裝)
<內容簡介> 「八○後」並不是只有韓寒與郭敬明。 當我們認為兩岸已經可以藉由網路交流頻繁而達到較深的相互了解時,看了這本書之後,你會發現自己對「大陸人」實在沒有想像中那麼了解。作者的世代正是「八○後」,身為第一代享受中國經濟發展成果的寵兒,即將邁入而立之年,在前人拚命往上游,後面的年輕人盡力揮霍的夾縫中,她所選擇的是誠實的跳脫與反映自身處境。 本書寫的是一群「拉拉」(也就是所謂的女同志)在四川成都一個冬天的生活,但故事重點並不在於一般女同志書寫的感情或情慾。她不同情、不悲情、不煽情也不濫情,毋寧說是冷眼、忠實地反映出中國都會年輕女子在當地社會與環境中的處境、經歷與價值觀。而作者便用四兩撥千斤的輕盈、甚或自我嘲諷的筆觸,描繪出她盡量抽離,不帶預設的誠實觀察。 這些住在成都的女孩們,面對她們的原生家庭、父母、交友圈、男性與女性、社會與非社會處境,或反抗,或順從,或逃避,或等待,但在時間的推進下她們又免不了找到或無可避免地走向最後出路,過程當中激發了對過去的回憶,對未來的暢想,或是對當下的逃避面對。在描寫當中我們不難嗅出同志與非同志、中國與台灣人的異中之同、同中之異。 本書後記節錄 ……後來我放棄了故事上的跌宕起伏,我想用我迷信的文字,絮叨冬天裡的一場豔遇、一場等待、一場出走、一場隨遇而安。 據說成都是中國同性戀人數最多的城市,我不知道這是否有科學的統計。不過我住在成都的六、七年裡,確實認識了好多出櫃或不出櫃的同性戀朋友,有段時間我甚至被他們戲稱為「拉拉與GAY之友」。最初想寫這個題材,也是因為在二○○六年冬天,聽了幾個失戀的拉拉朋友傾訴她們的故事,頗受震動。不管妳喜歡的對象是同性還是異性,最後發現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都會遇到雷同的困擾,無人倖免。 在我看來,在目前的中國社會,同性戀群體處於一個奇怪的狀態之下,並不單單是弱勢強勢的問題,也不單單是寬容與接納的問題。在小說裡我並不試圖獵奇,也沒能力關懷,我只是講述我當時有限的了解和感受。 <作者簡介> 筆名宗渺渺,原名彭建軍,女,八○後。大學畢業後從事編導工作至今,現居北京,供職於某門戶網站。痴心生活,妄想寫作。此為第一本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