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黃帝內經養生寶典:運動.氣功篇
<內容簡介> 跟著中醫寶典學養生! 氣血調和則百病不侵 活動、活動,要活就得動 本書運用6種結合傳統與現代的運動調養法 10種常用氣功、4種必學心法 現代常見精神與身體疾病的調養法 教你從日常調息、學會情緒管理,養生保健康! 作者序 保持健康體質、防止疾病、益壽延年是人類共同嚮往的美好願望。我 們古代祖先很早就意識到這個問題。據有關記載,唐堯時代的人們就已懂得用舞蹈來預防關節疾病。在先秦諸子百家著作中,如《老子》、《莊子》、《呂氏春秋》等,就有許多關於養生的理論和方法的論述。但系統、完整的養生學術思想和理論體系,應當肇始於最早的中醫典籍《黃帝內經》(簡稱《內經》)。《黃帝內經》不但全面而深刻地論述了養生防病的思想、理論、原則及方式方法等,而且把養生防病擺到了頭等的位置上,以養生保健為主、防病重於治病的思想貫穿於整個《黃帝內經》之中。在《黃帝內經》養生學思想和理論的指導下,歷代醫學家和養生學家對養生學有諸多的繼承發展,形成了中國獨具特色的養生學,其學術思想、理論體系及方式方法在科學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仍然有巨大的指導意義和實用價值。尤其是當今人類物質、文化生活水準普遍提高,而自然生態環境卻日益惡劣,人類疾病譜 發生很大變化的情況下,《黃帝內經》的養生學思想與理論更彰顯出其現實指導意義和實踐價值。因此,充份發掘《黃帝內經》養生學術思想以及在其指導下後世發展形成的養生學理論,是一件相當有意義的事情。 闡發《黃帝內經》飲食養生思想與理論是一個全新的課題,本編委會艱苦努力的工作邁出了這全新的一步。由於這是一種新的探索與嘗試,個別地方不夠完善、不夠準確有可能會存在,十分希望廣大讀者們批評指正,使我們能在再版時加以糾正,使之能為人類健康事業作出更有益的貢獻。 丁亥孟冬於廣州中醫藥大學 杜同仿 ★目錄: 第一章 形神合一是內經養生法的理論核心 第一節 形神兼養為《內經》養生的理論基礎 2 一、形神之間相互依存 2 二、形神兼養,以神為主 3 第二節 動靜合一是《內經》養生的重要特徵 4 一、靜以養神 4 二、動以養形 5 三、動靜適宜 6 第二章 常用的精神調養法 第一節 修德養性 8 一、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 8 二、培養良好的道德情操 10 三、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 11 第二節 調和七情 11 一、七情與臟腑之間的關係 11 二、情志相勝法 13 三、七情刺激法 17 第三節 順時調神 20 一、春季精神調養 21 二、夏季精神調養 22 三、秋天精神調養 22 四、冬季精神調養 22 第四節 因人調神 23 一、老人 23 二、婦女 26 第三章 常用的運動調養法 第一節 運動調養的基本原則 30 一、動靜結合 30 二、持之以恆 31 三、運動適度 35 四、循序漸進 37 五、因時制宜 41 六、因人制宜 45 第二節 傳統運動養生法 46 一、五禽戲 46 二、易筋經 59 三、八段錦 74 四、太極拳 84 第三節 現代運動養生法 136 一、有氧運動 136 二、無氧運動 154 第四章 常用氣功養生法 第一節 氣功養生的基本原則 164 一、調息 164 二、調身 165 三、調心 166 四、身心統一,鬆靜自然 167 第二節 常用靜功功法介紹 168 一、鬆靜功 168 二、內養功 170 三、空鬆功 171 四、九守功 174 五、強壯功 178 六、大雁氣功 180 七、天柱靜功… 183 八、虛實靜功 185 第三節 常用動功功法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