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危機管理報告.2014(簡體書)
<內容簡介> 現階段,危機常態化、公共化的特征日益明顯。“中國危機管理”年度報告是國內此類研究中比較有影響力的著作之一。本報告是自2005年來的第六部,主題是現代性危機。 現代性是源自西方啟蒙運動的一整套觀念設計和社會安排。就觀念而論,現代性意味著人的理性、主體性和自由,讓人成為認知、行動和權利的主體;在社會安排上,現代性主要表現為以科技創新、工業化、城市化、市場化和民主化為主要內容的現代化。中國是否遵循現代性的一般譜系?如何克服現代性危機?如何促進傳統、現代性與後現代性的對話?如何形塑轉型期的社會認同?互聯網及其主導的媒介融合將給這些問題帶來哪些改變?是帶來更多希望,還是加劇危機?本報告試圖通過記述和討論一些表征現代性、現代性危機、消費文化的案例,初步提出和解釋上述問題。 書名中的2014指的是出版年份。 ★目錄: 第一卷 互聯網與重建現代性 一、替代與重建 二、危機與對話 三、重申啟蒙 第二卷 當代中國電視文化中現代性元素的基因與覆興———以《舌尖上的中國》為例 一、不充分的紀實精神 二、高蹈的唯美主義 三、民族身份建構 四、文化現代性語境下的《舌尖上的中國》 第三卷 找回失落的現代性———對微電影文化的解讀 一、微電影的前世今生 二、有克制的反抗 三、機構的力量 四、微電影與中國的“後現代狀況” 五、重建現代性 第一卷 互聯網與重建現代性 一、替代與重建 二、危機與對話 三、重申啟蒙 第二卷 當代中國電視文化中現代性元素的基因與覆興———以《舌尖上的中國》為例 一、不充分的紀實精神 二、高蹈的唯美主義 三、民族身份建構 四、文化現代性語境下的《舌尖上的中國》 第三卷 找回失落的現代性———對微電影文化的解讀 一、微電影的前世今生 二、有克制的反抗 三、機構的力量 四、微電影與中國的“後現代狀況” 五、重建現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