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利者一無所獲【全新譯校】(平裝)
海明威逝世五十週年紀念美國最傑出的作家之一,1954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海明威虛無主義短篇傑作集「迷失的一代」代言人本來,「贏家通吃」是西方社會的流行概念,歐美列強為了爭奪資源、能源而反覆發動戰爭,不惜血流飄杆;究其原委,無非是在社會達爾文主義「優勝劣敗」的信念下,確信戰爭是攫取利益的有效途徑;但曾在戰場上死裡逃生的海明威卻發現,所謂「贏家通吃」只是幻覺,而由於戰爭往往將人生最可貴的事物或情懷毀於一旦,故「勝利者一無所獲」才是顛撲不破的真相。這系列小說,皆在揭明此理。他對虛無瞭解得太透徹了。一切都是虛無,人生也是空無。一間乾淨且燈光明亮的咖啡館,遠比一間通宵營業的酒館來得重要。他熄滅了電燈,不斷地喃喃自語。你不需要音樂,當然不需要音樂。你不要莊嚴地站在吧台前,雖然這一切都是為消磨時間而設計。他到底在害怕什麼呢?其實不是害怕,也不是恐懼,而是因為他對虛無瞭解得太透徹了。一切都是虛無,人生也是空無。就因為這樣,燈光是他所需要的一切,他還需要某種潔淨的安寧。有些人生活著,但是什麼感覺也沒有,他知道一切都是空無,空無,空無。我們的空無就在空無之中,空無是你的名字,空無是你的國度;你是空無中的空無,就像空無本來就處在空無中一樣。 海明威,1899年7月21日誕生於美國伊利諾州的橡樹園,在六個兄弟姐妹中排行第二,父親為醫生,母親出身望族。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海明威應徵義大利軍的紅十字會救護車司機,腿部被迫擊砲碎片炸成重傷,住院期間結識一位女護士,兩人墜入愛河。這段戀情雖未能長久,海明威卻始終難以忘懷,日後他的著名小說《戰地春夢》,即以該名護士為女主角。二次大戰,海明威親身參與游擊隊的戰役,並以1936年參與西班牙內戰的經歷,寫成著名的《戰地鐘聲》。在海明威與第二任妻子寶琳居住西礁島時,其身分從美國最著名的作家搖身一變為美國最著名的漁夫。《老人與海》的故事便緣起於此,並於1954年以此書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海明威作品特色為:文字簡單,寓意深遠。不只風靡美國,也風靡全世界。與海明威同為廿世紀美國文學巨擘、也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的福克納對他推崇備至,稱譽海明威的作品是「文學界的奇蹟」。晚年由於積勞成疾,數度入院接受電擊治療,於1961年7月2日凌晨,被發現死在自宅樓下的槍架前,一般認為係屬自殺。 回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