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陌路:從書卷獎得主變成校園槍擊凶手
書卷獎得主變成校園槍擊凶手
他對自己太過殘酷,而這個世界對他太過冷漠,差一點,他就能逃脫悲劇的命運。 自我摧毀和存活及成功間,僅有一線之隔,要跨界如此輕易,教人無法置信 他歷經悲慘的童年,父親酗酒、母親有情緒障礙; 他品學兼優,成就驚人, 在精神病史煎熬後,為自己贏得了精彩成功的人生; 但在生命最後五年,他完全改變了自己。 他,一個幾乎逃脫命運的人,差一點就能夠避免成為大肆殺虐者; 可是,他活著的每一刻,即使在最不重要的時候,都彷彿存在隱形的力量,慢慢將他推向深淵,也將相關與不相關的人一一捲入…… 當媒體將他的生命濃縮為殘暴的校園殺手,大衛.范恩卻深入調查隱藏其後的種種可能原因,並從美國的狩獵文化、槍枝管制規定、精神疾病、軍方行事、家庭與學校教育等等不同角度,探討究竟是甚麼原因,讓一個幾乎有所成就的人變成令人髮指的凶手。當隱藏的原因一步步揭露,不禁讓人啞口無言…… ★本書特色: 二○○八年情人節,史帝夫.卡茲米爾恰克在北伊利諾州大學槍殺了五個人、造成十八人受傷後,舉槍自盡。但他是品學兼優的學生,得過書卷獎。這種事怎麼可能發生? CNN無法探知全貌,《芝加哥論壇報》、《華盛頓郵報》及其他媒體無功而返,因為史帝夫的朋友和教授們所知甚少。他在最後的五年完全改變了他自己。但大衛.范恩為《君子》雜誌進行調查,他回頭找到史帝夫的高中和初中同學,發現他的人生被完全形塑成一個大開殺戒的兇手,同時他拿到一千五百頁完整的警方報告──最完美的校園槍擊手肖像。但范恩並未就此滿足,他詳述自己和槍枝的歷史,深刻反省校園槍擊事件。這本書真實但駭人,是你永世難忘的故事。 ★名人推薦: 「我痛恨《人生陌路》這本書,但我又不斷回頭閱讀它。每個章節都拉緊我的神經、充滿神秘感、扣人心弦。而當我中斷閱讀的時候──我只分三次就把它狼吞虎嚥地看完了──我不斷回想史帝夫,一個屠殺者,以及他從書卷獎得主轉變為槍手的緩慢而持續過程。讓這本書讀來動人無比的另一個原因,是它的平行敘述──作者自己扭曲的童年,他就像史帝夫一樣,擁有許多槍枝,迫不及待想要運用他們,充滿傷害他人的潛力。作者發現自我摧毀和存活及成功間,僅有一線之隔,要跨界如此輕易,真教人無法置信。《人生陌路》中的敘述方式是以非貫時性的形式寫就──作者極力專注在細節的掌握。這是一本了不起的著作。」 ──李.古特坎德,《Creative Nonfiction》創刊編輯 這個故事很複雜,但范恩的敘述卻將故事說得細緻又清晰。卡茲米爾恰克的內在一片荒蕪,雖然「荒蕪」一詞絕無誇飾,但這樣說已經很節制了。范恩堅定不移、審慎周全地觀察卡茲米爾恰克,極度完整、有組織地呈現了對槍擊兇手的研究,栩栩如生地詳實報導主角從年少時光到攻擊事件間的種種,書中充滿電子郵件、論文和閒聊訊息的摘錄,讓我們得以追索他從一個對未來帶著希望的不安少年,如何慢慢踏入失控的漩渦中。 ──馬克斯.溫特爾,《波士頓環球報》 精心描繪一則墜入致命瘋狂的故事。 ──《柯克斯書評》 相對於多數媒體那種製造恐慌和聳人聽聞的報導,范恩確實為兇手繪製了一幅更能引人共鳴的肖像。 ──《刑法及刑事審判書冊》 ★得獎紀錄: 2012年國際筆會美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