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發生在1930年代美國中部小鎮,啞吧約翰.辛格,在他的啞吧摯友──安東尼帕羅斯發瘋並被送往精神病院以後搬離兩人住處,來到米克.凱利家經營的旅舍租住。
辛格的一天三餐都在小鎮上的咖啡館裡解決,他的溫和平靜和總是善意的微笑猶如黑夜的一顆星,成為人們傾訴的對象:富音樂天分的叛逆少女米克、工人革命家傑克、畢生付諸民權運動的黑人醫生考普蘭德,以及看似冷漠無謂的咖啡館老闆比夫……這幾個找不到出口的靈魂在這位聾啞人身上尋求慰藉,以逃離生活的窒悶……
麥卡勒斯以著梵谷畫作《夜間咖啡館》色調描繪一幅三0年代美國南方社會的圖像,那是一個處於經濟大蕭條、黑白種族持續不平等、貧富差距明顯擴張的社會。透過幾個主角的內在世界,麥卡勒斯寫透人類精神本質上的孤獨,以及人與人之間命定般的無法相互了解,並藉由13歲,一個正處於青春期蛻變中的小女孩──米克的音樂天分和她對創作的執著,將人類對於「美」的追求做了淋漓呈現,儘管受限於現實環境,米克對於音樂的熱愛最終只能歸於無疾而終,確是無聲而壯麗的一場追求。
每一個主角代表社會的某一種典型,人人渴望脫離現實的牢籠、顛覆不合理制度、追尋思想以及身體上的自由,然而人們從來很難和時代、和傳統相抗衡,種種制約如此牢不可破,人們熱情燃燒,仍舊無法打破那道階級的鴻溝。啞吧和摯友分離的孤獨、小女孩米克懷抱音樂夢的孤獨、傑克滿懷理想卻不見容於社會的孤獨……每一個人都想傾訴,卻苦無知音……幾個主角就像夜裡各自懸在不同位置的星星,因為相近的孤獨之色,看得見彼此,但也只能聊做慰藉,卻無能為力改變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