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基地

Second Foundation

4.6 / 116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9789867576798
  • 出版日期:2005/05/30

▍設計理念 ▍

★書封使用進口丹迪美術紙輔以大面積燙銀線條,採硬皮精裝方式呈現經典中的經典質感,

整體設計以後現代裝飾風格方式呈現。

★正面的圓球象徵第二基地,上方圓球代表的是既有的、龐大的人類生活星球,

中間的太陽代表人類如太陽般旺盛的智慧與知識。

電路圖代表科技,樹代表生命,

背面彰顯以撒‧艾西莫夫的偉大之處在於他所創造出的科幻世界觀,讓後世的科幻小說猶如大霹靂般,

無不以艾希莫夫的宇宙為中心,向外無盡衍生出現今多樣瑰麗的科幻世界,

並以裝飾性的二次元手法,來向以撒‧艾西莫夫致敬。

▍基地特殊榮耀 ▍

★1966年雨果獎:「基地系列」榮獲歷年最佳系列小說獎!

★廿世紀三大科幻作家之一、五次雨果獎、三次星雲獎得主、國際頂尖科學家公推的「最愛」科幻小說家!

★電影【變人】、【機械公敵】以及【基地】同名系列影集原著作者──

科幻之父 以撒‧艾西莫夫 不朽科幻史詩鉅著!

★同名系列影集,由大衛‧S‧高耶擔當節目統籌,李‧佩斯和傑瑞德‧哈里斯領銜主演,2021年9月Apple TV+全球首播!

▍《第二基地》劇情簡介 ▍

銀河未來仟年的歷史軌跡,心理史學宗師哈里‧謝頓早已詳加規劃,

只要一切按照謝頓計畫進行,仟年之後必能出現永久的太平盛世。

計畫順利執行了三百餘年,突然出現一個具有強大精神力量的突變異種──騾,

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席捲整個銀河;

基地也終於難逃陷落的命運,謝頓計畫眼看就要成為明日黃花。

不過人類並未完全絕望,因傳說中另有一個基地存在,它藏身於銀河的另一端、群星的盡頭處。

為了完成征服銀河的壯舉,騾勢必要剷除第二基地。

經過五年上窮碧落下黃泉的搜索,他終於找到第二基地的下落。

不過由於意想不到的波折,騾的尋找究竟有沒有成功,卻成為了銀河歷史上最大的懸案……

▍基地七書 ▍

★「基地三部曲」

1.《基地》(Foundation)

2.《基地與帝國》(Foundation and Empire)

3.《第二基地》(Second Foundation)

★「基地後傳」

1.《基地邊緣》(Foundation's Edge)

2.《基地與地球》(Foundation and Earth)

★「基地前傳」

1.《基地前奏》(Prelude to Foundation)

2.《基地締造者》(Forward the Foundation)

作者簡介

以撒‧艾西莫夫

以撒‧艾西莫夫(Isaac Asimov,1920-1992)是廿世紀三大科幻小說家之一,也是舉世聞名的全能通俗作家。他生於白俄羅斯,三歲時隨父母移民美國定居紐約市。聰明絕頂的他十九歲即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又陸續於該校獲得化學碩士與博士學位。一九四九年他成為波士頓大學醫學院講師,一九五五年升副教授,三年後由於太過熱衷寫作,遂辭去教職成為專業作家,直到生命最後一刻。

艾西莫夫無所不寫,一生著作近五百本。但不論他自己或全世界的讀者,衷心摯愛的還是他的科幻作品。他曾贏得五次雨果獎、二次星雲獎以及科幻界最高榮譽的科幻大師獎。近年兩部機器人科幻巨片「變人」與「機械公敵」,便是根據他的名著改編。

「基地系列」是艾西莫夫經營半世紀的科幻代表作,首篇完成於一九四一年九月初,最後一篇直到臨終才勉強脫稿。晚年的艾西莫夫愈來愈認同「基地」的靈魂人物哈里‧謝頓,而他也的確對人類文明有著高瞻遠矚、悲天憫人的關懷。「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正是大師胸懷的最佳寫照。

1963年雨果獎:《奇幻與科幻雜誌》(Magazine of Fantasy and Science Fiction)上的科學專欄榮獲特別獎

1966年雨果獎:「基地系列」榮獲歷年最佳系列小說獎

1972年星雲獎:《諸神自身》榮獲最佳長篇小說獎

1973年雨果獎:《諸神自身》榮獲最佳長篇小說獎

1977年星雲獎:<雙百人>(The Bicentennial Man)榮獲最佳中篇小說獎

1977年雨果獎:<雙百人>榮獲最佳中篇小說獎

1983年雨果獎:《基地邊緣》榮獲最佳長篇小說獎

1987年星雲獎:因終身成就榮獲大師獎

譯者簡介

葉李華

一九六二年生,台灣大學電機系畢業,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理論物理博士,致力推廣中文科幻與通俗科學二十餘年,相關著作與譯作數十册。自一九九○年起,即透過各種管道譯介、導讀及講授艾西莫夫作品,被譽爲「艾西莫夫在中文世界的代言人」。

會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