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登入
下載 App
活動
書籍
暢銷排行
最新書籍
熱門書籍
編輯嚴選
書評
書單
熱門書單
最新書單
編輯嚴選
Readmoo 分享書
分類總覽
懸疑/推理小說
西方懸疑/推理小說
冷戰諜魂
編輯書籍資訊
想讀
想讀
正在讀
已讀完
工具書
放棄閱讀
移出書櫃
我的評分
冷戰諜魂
The Spy who came in from the Cold
4.6
/
12
作者:
約翰‧勒卡雷
譯者:
宋瑛堂
出版社:
木馬文化
語言:
繁體中文
ISBN:
9789863590439
出版日期:2014/08/06
選擇網路書店
博客來
PChome 24h書店
讀書共和國
<內容簡介> ☆五十年來最偉大的犯罪小說‧全新改版 ☆新版獨家收錄勒卡雷出版50年自序、後記, 以及新版詹姆斯‧龐德小說Solo作者威廉‧波伊(William Boyd)精彩專文推薦 ◎史上唯一獲頒英國犯罪推理作家協會(CWA)「金匕首獎中之獎」最高榮譽作品! ◎日本早川文庫讀者票選間諜小說第一名! ◎全球銷售逾35
文學 (UK)
值得一讀
推理
翻譯作品
歐美推理懸疑
完讀書評
2
劃線註記
0
書評
註記
Joie Yuan@Readmoo
寫了書評。
你以為間諜是什麼樣的人? 他們只是一列道德敗壞的人 是愛慕虛榮的傻瓜,也是叛徒~
間諜小說入門選擇從這一本開始2013的<冷戰諜魂>五十週年紀念版本 雷卡勒(1989)寫到: 他把獨處與痛苦滲透到主角利馬斯身上 將間諜生涯的怒氣與挫折投射到寫作之上 成就了這本革命性經典之作 約翰.雷卡勒在前言(2013)提到: "我過去五十年來究竟學到了什麼? ...只有特務世界的道德跟我們自己世界的道德非常相似罷了" "利馬斯不善於內省,也不特別講究人生哲學 他知道自己在局裡的利用價值已盡 這是他今後必須接受的事實... 他知道從過去到現在之間的鴻溝 不論做哪種準備都無法跨越 他面對失敗的態度,如同總有一天會面臨死亡的心情: 憤世嫉俗的厭惡,加上隱士的勇氣 他比多數人都撐得久,現在輪到他被擊倒了..."pg.31 利馬司當了一輩子的間諜 奉上司指示回到<寒冷的外面>進行任務 他能否從冷處全身而退?! "和平.自由與平等,這些都是事實,它們當然都是 那歷史呢~看看共產黨驗證過的這麼多法則 ...真理存在於人類之外,它已經在歷史中得到佐證了 人類必須向它低頭,必要時就必須被它擊垮..."pg.227 共產黨果真是歷史的先鋒 是嘲弄表面平等的前哨 很經典的一本間諜小說 壓抑.憤怒,冷峻.寫實 人性與情報工作的關係 描寫得非常冷靜而百轉千迴 ~4顆星 其他註記頁數: pg.39~43,113~114,136,178,185~186 242~246,258~259,273~274,289,295
讚
回應
分享
Dominca
寫了書評。
從冷戰中歸來
這本是勒卡雷的名著之一,看之前我就一直在想自己到底會不會喜歡他的作品?看完(其實有幾個章節沒有仔細看)之後的答案應該是否定的,不是說勒卡雷不好,而是我不太喜歡他選擇的立場與描述事情的方式。 在這本之前我看過《諜影行動》(鍋匠裁縫士兵間諜)的電影版和小說,那時候是為了看BC演的彼得‧貴倫,加上好友的推薦。《諜影行動》是一個複雜的反間諜戰的故事,而這本《冷戰諜魂》成書於此之前,算是個劇情比較簡單的故事。 利馬斯是個中年的老情報員,在西柏林經營多年的情報網被東德的情報頭目穆恩特破壞,在困局之中英國情報局的頭目「老總」找上他,希望故意安排他被東德策反,好設計陷害穆恩特。利馬斯故意過了幾個月行屍走肉的生活,最後被情報局一腳踢出來,在一個小圖書室當職員。他在圖書室認識了女主角麗姿並與她交往(大叔與少女!),利馬斯曾經刻意地與她保持距離,但麗姿仍然接近他的內心到十分深的地方。時候到了,利馬斯刻意攻擊雜貨店老闆,被關進監獄三個月。出來之後,東德情報局的人跟他搭上線,低於穆恩特一階的費德勒(是個猶太人)與他討論英國情報局的細節。利馬斯十分投入他扮演的角色,恰如其分的探詢穆恩特作為英國特務的證據。但就在此時,穆恩特也對費德勒的調查行動展開控訴,認為利馬斯是英國人用來陷害自己的陰謀。利馬斯有點憂慮,但是費德勒堅定的相信他們有勝算。到了秘密法庭,麗姿竟然出乎意料地出現在那裏。身為共產黨員的麗姿受邀到東德來分享經驗,但其實是穆恩特誘騙她來作為證實利馬斯是英國特務的鐵證。庭審結束後,費德勒被處決,利馬斯和麗姿卻意外的被穆恩特放出來。麗姿什麼都不清楚,利馬斯卻搞清楚了──這是英國情報局的「老總」下的一盤大棋,他的任務不是輔佐費德勒陷害穆恩特,而是除掉費德勒,讓身分快暴露的穆恩特得以「洗白」,繼續作為安插在東德情報機構中的英國棋子。他們倆人順利地逃到柏林圍牆邊,在翻牆而出時,麗姿卻被子彈打死了。喬治‧史邁利在牆的那一側等著利馬斯過來,利馬斯卻回頭跳向東德那一邊,主動迎向自己的死刑。 目前我看過的兩本勒卡雷的小說都是講間諜與反間諜的主題,我不是很喜歡這個與情報本身有所脫離的主題,太過後設而具哲學意味。如果把事情想得太深入就會像利馬斯一樣變得絕望而虛無,最後迎向自己的死亡。如果利馬斯一開始就打算做個「行動派」,不打算把整盤棋局想清楚,他就不應該讓自己投入得那麼深,以至於看清棋局時那麼絕望。(這也是利馬斯不如喬治‧史邁利的地方) 為什麼利馬斯會對麗姿沉溺得那麼深?他們明明認識的時間不長,也沒有什麼承諾,利馬斯也明確的知道自己應該跟她保持距離,但看到麗姿的那一刻,他還是崩潰了。他跟老總千叮萬囑,絕對不要把麗姿牽扯進來,老總卻違背他的意願而行。但是,在那之前的之前老總早就安排好了,麗姿不過是活動布景中的一部分,利馬斯應該要知道的,從走出老總辦公室的那一刻起,任務就開始了。讀著讀著,我們忍不住會想,利馬斯跟麗姿以及所有情報員都一樣,只是老總手上的棋子嗎?老總是否連他的個性也計算進去,不打算讓他回來? 有些人讀過之後,認為利馬斯在柏林圍牆上,決定轉身躍入東德的領地,是他作為間諜的人性展現。因為他終於知道事情的真相,寧可坦然面對死刑,與麗姿死在一起;也不願意以成功的間諜身分回「家」,繼續冷酷慘澹的情報員生涯。我倒是覺得,利馬斯不見得有那麼愛麗姿,只是他辛苦那麼多年的情報網以及他自己的職業生涯,竟然只是上級交易情報的代價,這帶來的仇恨與疲憊感可能比男女情愛還要更深。 麗姿在書中哭喊著費德勒是個好人,穆恩特是個殘忍的法西斯份子,不應該犧牲費德勒。利馬斯粗暴的打斷她,「你在發什麼牢騷?這不就是你們的黨的目的嗎?」啊,是的。在巨大的理想和烏托邦機器之下,個人的犧牲毫無意義,個人品性的好壞也毫無意義。奇怪的是,如果對人性價值的肯定正是當時西方社會和東方社會最大的差異,在冷戰那麼多年之後,那些差異已經漸漸消失了。抹滅利馬斯和麗姿的價值的,不是共產社會,而是民主的英國。 「當你凝視深淵,深淵也凝視著你。」 利馬斯應該是要懷疑自己的價值,走向自我毀滅也不足為奇。但是只有在一片虛無之中,失去自己的個性與人性之後,還能繼續從事這個職業,才能成為喬治‧史邁利或者老總那樣的情報操盤者吧。
讚
回應
分享
作者簡介
約翰‧勒卡雷
作者其他作品
出版社簡介
木馬文化
出版社作品
相關書單
《我的書櫃爆炸了》分享
5972
98
蒐藏
書櫃上的書
188
4
蒐藏
書單
新增書單
在
31
人的書櫃中
個人
個人書櫃
關注動態
書單
書評
瀏覽
書籍
熱門書籍
最新書籍
編輯嚴選
書單
熱門書單
最新書單
編輯嚴選
網站導覽
買書
看書
閱讀最前線
會員中心
會員中心
登出
×
活動開催中!
Readmoo 祝您猴年行大運!
新年期間 Readmoo 讀墨電子書全站3本75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