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概論
<內容簡介> 本書為章太炎先生民國十一年四~六月間在上海市講授國學的集結,全書將國學有系統的分成經學、哲學、文學三種派別論述,深入淺出、條理清晰,可作為中國經學、哲學、文學的簡史,是中文系學子和喜好中國經典學術者不可或缺的書籍。 書末另附有〈白話與文言之關係〉、〈論經史實錄不應無故懷疑〉、〈論讀經有害而無弊〉、〈再釋讀經之異議〉四篇講稿,可供讀者參照。 ★本書特色: 大師最精彩的國學必修課 本書為章太炎先生民國十一年四~六月間在上海市講授國學的集結,藉著演講,有系統地將國學分成經學、哲學、文學進行闡述,其中含有不少真知灼見,從本書可有系統的認識中國經學、哲學、文學的發展,亦可窺見章太炎深厚的國學底子。 ★目錄: 第一章 概論 一、國學之本體 二、治國學之方法 第二章 國學的派別──經學之派別 一、今古文家之分 二、南北學之分 三、漢宋學之分 第三章 國學的派別──哲學之派別 一、先秦諸子之哲理 二、魏晉隋唐間之玄學與佛法 三、兩宋理學 四、明代王學 五、各時代哲學之比較 第四章 國學之派別──文學之派別 一、散文之體制 二、散文之流變 三、有韻文(詩)之體制 第五章 國學之進步 一、經學以比類知原求進步 二、哲學以直觀自得求進步 三、文學以發情止義求進步 附 錄 一、白話與文言之關係 二、論經史實錄不應無故懷疑 三、論讀經有利而無弊 四、再釋讀經之異議 <作者簡介> 章太炎(1869~1936) 原名學乘,字枚叔;因仰慕顧炎武的為人處事,曾改名為絳;後又更名為炳麟,字太炎,浙江餘杭人,中國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思想家、政論家、學者。章太炎精研國學,尤其擅長於文字、音韻、訓詁之學,對中國古籍研讀至深,有深刻的理解和卓越的創見。胡適稱:「章炳麟的古文學是五十年來的第一作家。」梁啟超稱:「章太炎為清學正統派的『殿軍』。」魯迅則稱:「章太炎是『先哲的精神,後生的楷模。』、『有學問的革命家』。」其著作甚多,包括《文始》、《新方言》、《小學答問》、《國故論衡》等。 ★內文試閱: 第一章概 論 我在東京曾講演過一次國學,在北京也講演過一次,今天是第三次了。國學很不容易講,有的也實在不能講,必須自己用心去讀去看。即如歷史,本是不能講的,古人已說「一部十七史,從何處說起。」現在更有二十四史,不止十七史了。即《通鑑》等書似乎稍簡要一點,但還是不能講;如果只像說大書那般鋪排些事實,或講些事實夾些論斷,也沒甚意義。所以這些書都靠自己用心去看,我講國學,只能指示些門徑和矯正些近人易犯的毛病。今天先把「國學概論」分做兩部研究:一、國學之本體。二、治國學之方法。 一、國學之本體 (一)經史非神話 在古代書籍中,原有些記載是神話;如《山海經》、《淮南子》中所載的,我們看了,覺得是怪誕極了。但此類神話,在王充《論衡》裡,已有不少被他看破,沒有存在的餘地了。而且正經正史中本沒有那些話,如「盤古開天闢地」,天皇、地皇、人皇等,正史都不載。又如「女媧煉石補天」,「后羿射日」那種神話,正史裡也沒有。經史所載,雖在極小部分中還含神祕的意味,大體並沒神怪離奇的論調。並且,這極小部分神祕記載,也許使我們能作合理的解釋: 《詩經》記后稷的誕生,頗似可怪。因據《爾雅》所釋「履帝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