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學
<內容簡介> 亞里斯多德開創的詩學分析 西方文學理論和批評的奠基文本 詩是模擬的藝術,媒介是節奏,語言和旋律 成為一篇好詩的情節結構之必要條件 組織一首詩的成分之性質和數量 《詩學》代表了接受美學的首度面世。──安伯托.艾可 《詩學》是第一部探討古希臘悲劇藝術的總結性著作,也是人類現存最古老的文學評論著作之一,這是藝術史上第一次對戲劇的本質做出探討,對於後代的戲劇理論有極其重大的影響,更開創了亞里斯多德的詩學傳統。 本書是一本探討詩和如何寫詩、進行詩評的專論,其內容分為四大部份:1. 談「模仿藝術」的分類與詩的起源。2. 論悲劇。3. 論史詩與悲劇的異同。4. 談詩的批評與解答。他對希臘戲劇的描述,更是成為學者研究古希臘悲劇的第一手資料。共計二十六章,每章的篇幅簡短,卻意旨宏大深遠。《詩學》最重要的價值,是對文藝理論建立了科學分析的範例。 ★本書特色: 人類現存最古老的文學評論著作之一,也是藝術史上第一次對戲劇的本質做出探討 ★名人推薦: 劉效鵬專文導論(中國文化大學戲劇系副教授) ◆《詩學》是偏重科學態度的,它以希臘史詩和悲劇為根據,把文學分門別類,找出諸門類的異同和每門類的要素;然後再從具體的作品抽出一些原理來。亞里斯多德以後二千三百年的歐洲文學批評可以說是都在他的《修辭學》和《詩學》兩部書所代表的兩種傾向裡繞圈子,所以他是文學批評的開山始祖──朱光潛《詩論》 ◆亞里斯多德告訴我們的,不僅是一些像秩序、衡量、相似性和必需性或者有機平衡等的抽象評斷標準,還包括會否定每種對於《詩學》的純粹形式主義閱讀的評斷標準。──安伯托.艾可(Umberto Eco) ★目錄: 譯者序 導論:一、亞氏生平事略 二、著作一覽表 三、《詩學》流傳過程中的魔障 四、分析 第一章 模擬的藝術及其媒介 第二章 模擬的對象 第三章 模擬的樣式 第四章 詩的起源和演進 第五章 可笑的定義和喜劇的興起概略 第六章 悲劇的定義及其六要素 第七章 情節的完整與規模 第八章 情節與動作的統一 第九章 詩與歷史之區別 第十章 單純與複雜情節的定義 第十一章 情境的逆轉和發現及受苦的解釋。 第十二章 悲劇情節量的劃分 第十三章 達到悲劇效果的條件 第十四章 如何喚起悲劇的情緒 第十五章 悲劇人物性格處理的原則與目標 第十六章 發現的形式 第十七章 編劇注意事項 第十八章 綜合觀察 第十九章 思想與措辭 第二十章 一般語言之成分界定 第二十一章 詞類性質與詩意效果 第二十二章 詩的措辭 第二十三章 敘事詩 第二十四章 敘事詩與悲劇詩之異同 第二十五章 批評的問題與解答 第二十六章 悲劇與敘事詩價值比較 附錄:喜劇論綱 參考書目 索引 <作者簡介> 亞里斯多德(Aristotle,西元前384-西元前322年),希臘哲學家和科學家。其父曾是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大帝的祖父的御醫,他是柏拉圖的學生,後來在柏拉圖阿卡德摩學園任教二十年,於柏拉圖去世後離開雅典。西元前342年返回馬其頓擔任年僅13歲的亞歷山大的老師,影響了亞歷山大大帝對科學和知識的重視。西元前335年亞歷山大去世後,於雅典開辦自己的萊西姆學院,於此期間,他邊講課邊撰寫了多部哲學著作。由於亞氏與其弟子常漫步於庭院有頂蓋的走廊討論問題,因此有「逍遙學派」之稱。其